敬梓之所描寫者即是此曹,既多據自所聞見,而筆又足以達之,故能燭幽索隱,物無遁形,凡官師,儒者,名士,山人,間亦有市井細民,皆現身紙上,聲態(tài)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書無主干,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云長篇,頗同短制;但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因亦娛心,使人刮目矣……《儒林外史》所傳人物,大都實有其人,而以象形諧聲或庾詞隱語寓其姓名,若參以雍乾問諸家文集,往往十得八九。 不給你官做,便是專制君主困死人才的唯一的妙法。要想抵制這種惡毒的牢籠,只有一個法子:就是提倡一種新的社會心理,叫人知道舉業(yè)的丑態(tài),知道官的丑態(tài);叫人覺得“人”比“官”格外可貴,人格比富貴格外可貴。社會上養(yǎng)成這種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給你官做”的毒手段了。而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只是要想養(yǎng)成這種社會心理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