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說來,本書具有如下三個特點:首先,我們在有限的篇幅中選擇盡量多的類別,在同一類別中選擇盡量多的形式,以便為讀者提盡可能豐富的參考資料,展現(xiàn)清代建筑的豐富性。本圖錄共包括18個類別的建筑類型:城墻和城門、城鄉(xiāng)全景、寶塔名樓、牌坊、會館、基督教堂、公使館舍、教會學校、火車站、貢院考場、官府衙門、花園府第、亭臺樓閣、寺廟、祭壇、陵墓、街道、橋梁。在同一類別的建筑中,注重揭示其豐富多彩的地方特色或個性風格。例如,在城墻和城門類的圖像中,既包括北京皇城氣勢恢弘的城門,也收入寧波水城秀美的城門;既選擇西部大漠上甘肅古城子風化衰敗的城門,也挑選了四川樂山爬滿植物、郁郁蔥蔥的城門。僅此一項,就囊括了近六十座不同的城門。其次,在展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建筑豐富性的同時,我們也期望這些圖片能傳達清代社會的特殊信息。正是在清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內憂外患,民不聊生,西方殖民勢力的武力征服和文化侵略與西方新思想的啟迪相交織;新舊社會交替,中西文化碰撞,中外勢力對抗,古老的封建王朝岌岌可危。我們從圖片中看到了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衰敗和蒼涼。為此,我們用杜牧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表達此中的復雜情感,并用“煙雨樓臺”來命名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