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三個不同地區(qū)的枇杷周年管理工作歷
一、枇杷周年管理工作歷Ⅰ:南亞熱帶地區(qū)
二、枇杷周年管理工作歷Ⅱ:內陸川渝地區(qū)
三、枇杷周年管理工作歷Ⅲ:蘇杭地區(qū)
第二章 枇杷的生長發(fā)育和品種特性
一、生物學特性
(一) 形態(tài)解剖學特征
(二) 生長發(fā)育特性
二、生態(tài)特性
(一) 園地條件
(二) 溫度
(三) 水分
(四) 光照
(五) 風
三、主要種類和品種特性
(一) 主要種類
(二) 品種分類和主要品種特性
第三章 建園
一、枇杷園地的選擇
(一) 地區(qū)、地形和地貌
(二) 土壤類型、結構及其酸堿度
二、枇杷園的規(guī)劃和開墾
(一) 山地建園
(二) 平地建園
三、定植
(一) 定植前的準備
(二) 定植方法
(三) 定植后的管理
第四章 育苗
一、苗圃地的選擇、規(guī)劃和利用
(一) 苗圃地選擇
(二) 苗圃規(guī)劃
(三) 苗圃利用
二、實生苗的培育
(一) 實生苗的特點和利用
(二) 種子的采集
(三) 種子的處理
(四) 播種
(五) 播后管理
三、壓條繁殖
(一) 壓條季節(jié)及材料選擇
(二) 環(huán)狀剝皮
(三) 包扎生根基質
(四) 高壓苗下樹及培育
四、嫁接苗培育
(一) 砧木品種的選擇
(二) 嫁接前的準備
(三) 接穗的采集與處理
(四) 嫁接方法
(五) 嫁接苗的管理
五、容器育苗
(一) 營養(yǎng)土的配制
(二) 育苗容器
(三) 育苗場地
(四) 播種和幼苗管理
(五) 嫁接及管理
六、苗木出圃
(一) 優(yōu)質壯苗的標準
(二) 起苗及包裝
第五章 土肥水管理
一、土壤管理
(一) 土壤管理制度
(二) 土壤改良技術
二、營養(yǎng)管理
(一) 施肥技術
(二) 施肥方法
三、水分管理
(一) 灌水
(二) 排水
第六章 整形與修剪
一、幼樹整形
(一) 雙層或三層杯狀形
(二) 自然杯狀形
(三) 擬三挺身開心形
二、結果樹的修剪
(一) 修剪時期
(二) 修剪技術
三、不同品種的修剪
四、高接與靠接
(一) 高接換種
(二) 靠接
第七章 花果管理
一、促進花芽分化
(一) 花芽分化的條件
(二) 枇杷結果母枝的形成途徑
(三) 促進花芽分化的方法
二、特殊生態(tài)區(qū)域枇杷花期調控綜合措施
(一) 金沙江干熱河谷和云南高原河谷地區(qū)
(二) 川西高原岷江流域干暖河谷地區(qū)(干暖、多日照)
三、提高枇杷坐果率的技術
(一) 落花落果的原因
(二) 提高坐果率的技術措施
四、枇杷花果負載量調控技術
(一) 疏穗
(二) 疏蕾
(三) 疏果
五、果實套袋
(一) 套袋的作用
(二) 套袋的時間和方法
六、增大果實的綜合技術措施
七、枇杷防寒技術
(一) 預防早花
(二) 灌溉防干凍
(三) 地膜覆蓋
(四) 根外追肥
(五) 培土
(六) 樹干涂白
(七) 靠枝束葉
(八) 套袋
(九) 熏煙
(十) 搖雪
(十一) 塑料大棚、溫室等設施栽培防寒
(十二) 受凍后的管理
八、控制果實各種生理障礙產生的技術途徑
(一) 果實日灼
(二) 縮果
(三) 裂果
(四) 果面紫斑
(五) 果銹
(六) 果實栓皮病
第八章 枇杷病蟲害綜合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 葉斑病
(二) 炭疽病
(三) 污葉病
(四) 胡麻色斑病
(五) 枝干腐爛病
(六) 灰霉病
(七) 赤銹病
(八) 疫病
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一) 枇杷瘤蛾
(二) 蓑蛾類
(三) 刺蛾類
(四) 舟蛾
(五) 木虱
(六) 枇杷若甲螨
(七) 桃蛀螟
(八) 梨小食心蟲
(九) 天牛類
(十) 蚜蟲
(十一) 介殼蟲類
三、枇杷病蟲害綜合治理技術原則
(一) 農業(yè)防治
(二) 物理防治
(三) 生物防治
(四) 化學防治
第九章 采收與包裝
一、采收
(一) 采收時期
(二) 采收方法
二、包裝
(一) 枇杷果分級
(二) 包裝
三、貯存
四、運輸
附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