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書的寫作理念:編纂者采取編年體例,尊重原作所表達的思想,再現作品的原生態(tài)。因此,以原作者的解說詞作為闡釋作品的首選注腳;部分20世紀90年代記錄生活的作品,則采用代表性的段落對白以表現作品;有的作品年久失傳,或者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就采用專家評述或概括方式描繪出作品的輪廓,確保評論的公允和權威。在此必須提出的是:中國的電視紀錄片在產生伊始,就得到了紀錄電影的幫助。而紀錄電影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形式,應該得到足夠的尊重。尤其在1958年至1978年這二十年間,電視紀錄片還處在探索階段時,紀錄電影在中國就已經有了相當大的發(fā)展;“電視”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個新名詞,而“電影”卻早已經是家喻戶曉:中國新聞電影制片廠等一些電影廠用膠片拍攝了大量有現實性和歷史意義的紀錄片。在這個階段,從影響面和覆蓋率來說,電視紀錄片顯然不能跟紀錄電影同日而語。今天,電視這種具有魔力的電子媒介已經走進千家萬戶,它潛移默化的影響力在某些意義上也使得紀錄電影日漸式微,但是所謂“喝水不忘掘井人”,即使是現在,紀錄電影仍有其存在的意義、獨特的價值以及發(fā)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