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總結了百余年來英詩漢譯的實踐,通過對陸續(xù)出現的各種譯詩方式的分析,指出這些方式的逐步演進是譯詩追求準確反映原作內容與格律形式的結果。書中以大量名家名譯為例,探討所體現不同標準,理順了各種譯詩方式之間的關系,清晰地勾勒出其中的發(fā)展脈絡,形成了獨立而完整的英詩漢譯理論體系?!”緯莫殑?chuàng)性在于,作者發(fā)現了現代漢語詩的頓和字與英詩的音步和間節(jié)“意義容量”上相近,從而為英語格律詩的漢譯達到內容與形式上的統一找到充分理據,并以幾百個譯例建成與英詩格律體系相應的堅實格律框架,既證明漢語漢字在譯詩中的巨大潛力,也展示格律詩的千姿百態(tài)與無限可能,不僅為英詩漢譯樹立了前所未有的質量平臺,也可為我國新詩的詩體建設提供參考。 本書雖是學術作品,但寫得平易具體,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