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世紀藥學工作的重點是新藥創(chuàng)制和藥學服務,而藥學服務正在由過去的面向藥品模式向面向病人模式轉變;由過去的藥品供應為主向合理用藥為主轉變。為適應藥學服務工作的需要,全國高等學校藥學專業(yè)教材評審委員會2001年研究決定為4年制藥學專業(yè)本科生新編《臨床藥物治療學》教材,系統(tǒng)地闡述藥物治療的基本理論和方法,使學生初步了解合理用藥的基本知識和重要原則。這次教材修訂是在總結和交流第1版《臨床藥物治療學》使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傉搫h除了“藥物經濟學原理和方法”及“新藥的臨床評價”等內容,增加或充實了“循證醫(yī)學與藥物治療”及“藥物治療的一般原則”等內容,使總論的內容更貼近藥學服務的需要。各論主要補充充實了“治療藥物選用”的內容,重點強調面對各種病情和各種病人,要會選擇和使用藥物。本版《臨床藥物治療學》共21章。前9章,主要介紹與藥物治療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規(guī)律,包括藥物治療的一般原則、藥物治療的基本過程、藥物不良反應、藥物相互作用、疾病、特殊人群及遺傳多態(tài)性對臨床用藥的影響、循證醫(yī)學與藥物治療等內容。后12章,以常見病為綱,對每一種疾病,依據(jù)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再對應藥物的作用機制,闡述藥物治療疾病的目標和切入點。重點討論了在各種疾病狀態(tài)下,該如何選擇藥物,如何使用藥物,包括療效評價及用藥注意事項。教材中附有思考題,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本書對常見的疾病名稱、藥品名稱、專業(yè)名詞和術語標注了英文,便于學生熟悉掌握英語詞匯,閱讀英文相關資料。藥品名稱均采用《中國藥品通用名稱》中的名稱,并采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在學習和參考本版教材時,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書中的內容,避免教條主義的生搬硬套,要把書上的知識和具體的病人、具體的疾病、具體的科學依據(jù)結合起來,靈活運用。特別在涉及具體藥物的用法、劑量時,一定要結合實際,反復核對,避免因用藥不當,給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