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和“開網店”這兩個關鍵詞,它們的連接竟然會產生許多有意義的信息。在我寫過的100個網商故事中,大部分開網店的都是大學生(在讀大學生或大學畢業(yè)生);我在阿里巴巴社區(qū)的一個論壇當斑竹的時候,我的副斑竹是北京戲劇學院的在讀大學生,她告訴我她們班里已經有三四個同學在網上開店;有一次,我到上海同濟大學向大學生講演,了解到有一半以上的大學生竟然不接觸淘寶網;我的一個美國朋友告訴我,美國家庭送給大學畢業(yè)的孩子的最好禮物是一套如何在eBay上開店的叢書……在聽聞這些信息之后,我便產生了給讀者講述大學生開網店的故事的愿望。<br>我想通過一系列的故事告訴讀者:<br>在所有開網店(或者網站)的人之間,有三種人有望成為領軍一族:他們或者是有創(chuàng)意的,或者是有技術的,或者是有基本經濟學知識的。這樣,讀過大學的年輕人就最有希望成為網上開店的領軍一族。<br>但是事情如果有這樣簡單,網絡就會成為恭候大學生光臨的殿堂。事實是:許多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人更早地來到了網絡,更早地開了網店,他們憑借笨鳥先飛的原理,也在努力學會創(chuàng)意,努力掌握技術,努力鉆研經濟學,早早地占領了虛擬社會里的許多就業(yè)位置。他們認真對待每一筆網上的生意,學習“粘住”每一位來過店鋪的客戶的方法,其精神已經到了感人的程度。<br>因此,大學生或大學畢業(yè)生有可能成為網上開店的領軍一族,但是他們必須擁有“渴望”。“渴望”比創(chuàng)意、比技術、比知識更重要。<br>在這本書里,我講述了一批故事:大學生或大學畢業(yè)生是如何憑借自己的創(chuàng)意開網店的;他們是怎么利用自己學到的經濟學原理來開網店的;他們在開網店的過程中怎么改變自己的心理和性格的;在國外的中國留學生是怎么開網店的;名牌大學畢業(yè)的學生是怎么開網店的;臺灣的大學畢業(yè)生是怎么在大陸開網店的……我力爭從各個角度為讀者提供各種案例。所以這樣做,我是希望讀者能夠從中看到未來網商的影子。我們現在還不能看到完整的未來網商的形象,但是“未來是存在的,它只是不均勻地分布著”,也分布在本書里的主人公身上。將他們綜合起來,你會看見一個未來網商的影子的。<br>互聯網的一大特點是互動。本書在講述每一個店鋪的故事的時候,都留下了這些店鋪的網址,方便讀者和網店店主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