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歷史上,刑事政策歷來都是當權者統(tǒng)治策略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的很多思想觀點影響至今。比如,法家主張“法無等級”,“嚴刑峻法”甚至輕罪重罰,“以刑去刑、以殺去殺”。又比如,儒家主張“禮刑并用,德主刑輔”,教化為先,“明德慎罰”,“以德為主,寬猛相濟”,“恤刑慎殺”,反對“不教而誅”,等等。中國悠久的刑法文化,尤其是其中寬嚴相濟的政策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刑法改革和法治建設,具有顯著的借鑒意義??梢哉f,一部中國刑法史就是一部寬嚴相濟史。對待犯罪和罪犯,有寬有嚴,有輕有重;寬嚴相濟,輕重結合,恩威并用。而從歷史發(fā)展的縱向看,“刑罰世輕世重”,“刑新國用輕典,刑乎國用中典,刑亂國用重典”,亂世而刑重,刑重反而不治;盛世而刑輕,刑政不用而治。就在這重與輕、寬與嚴的互濟和結合之間,我們的國家逐步走向成熟和強盛,我們的刑事政策與刑法也在不斷的變革之中走向進步和文明。與法律是社會發(fā)展客觀需要的記載一樣,刑事政策的產生和發(fā)展變化有其必然性.我國的刑事政策從鎮(zhèn)壓與寬大相結合,到懲辦與寬大相結合,再到寬嚴相濟,反映了中國社會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以及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因為所有這一切變化必然要反映在治理犯罪的基本方略上。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增強人民群眾安:感。堅持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專群結合、依靠群眾的方針,完善社會治安防體系,廣泛開展平安創(chuàng)建活動,把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措施落實到基層,確保社治安大局穩(wěn)定。依法嚴厲打擊嚴重刑事犯罪活動,著力整治突出治安問題和治;混亂地區(qū),掃除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堅決遏制刑事犯罪高發(fā)勢頭。實施寬,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改革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積極推行社區(qū)矯正。加強對流:兒童、服刑人員子女的關心教育,強化吸毒人員感化和管理,改進刑釋解教人。幫教安置工作?!逼渲械男淌抡咚枷雽τ谕晟菩淌路ㄖ?,有效打擊、預防犯:和保障人權,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當前,我國對刑事政策的研究方興未艾,勢頭旺盛。一方面,刑事政策相:概念、體系等基本范疇得到了進一步的研究,刑事政策的知識得到了廣泛普及。另一方面,刑事政策研究能夠促進犯罪控制這一社會系統(tǒng)工程的構建,有助于:高刑事立法質量和刑事司法效能,這正日益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正是在以往刑事政策學研究的基礎上,基于對刑事政策學地位、作用的基,認識,我們組織編寫了這本刑事政策學教材,期望法學學科和其他與犯罪治玥預防有關專業(yè)的本科學生、研究生,以及關心犯罪問題的社會人士,能夠借此握刑事政策的基本概念,熟悉古今中外的刑事政策理論,了解刑事政策的制兵執(zhí)行,認識刑事政策發(fā)展演化的基本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