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家產生以來,國防經濟就伴隨著人類社會,影響著歷史的發(fā)展,也促使人們從各個角度思考戰(zhàn)爭經濟和其他軍事經濟活動的問題。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的政治家尼科羅·馬基雅弗利認為:“誰的荷包里錢越富裕,誰就能打勝仗。”不過,作為一門完整的學科,現代國防經濟學始于1960年。美國著名學者查爾斯·J·希奇與羅蘭·麥基恩合著的《核時代的國防經濟學》,揭開現代國防經濟學發(fā)展的序幕?!‖F代國防經濟學是一門以經濟學為工具,研究與國防有關的資源配置、收入分配、經濟增長和穩(wěn)定性等問題的學科。與經濟學一樣,國防經濟學研究對象也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如何有效、合理地配置和使用稀缺性資源實現國防安全是國防經濟學永恒的主題。其研究的核心是,尋求實現既定國家安全目標前提下的投入最小化,或者在國家安全投入既定的條件下實現國家安全效益的最大化。 作為一門應用性很強的經濟學科,當代國防經濟學發(fā)展,一直是圍繞現實問題展開,其研究范圍和方法始終是因時、因勢而變的。冷戰(zhàn)時期,重視對威懾理論、軍備競賽、戰(zhàn)爭與和平,以及對出口控制、貿易制裁、經濟援助等政策舉措實現國家戰(zhàn)略的問題研究。冷戰(zhàn)結束后,隨著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研究領域轉向裁軍、國防工業(yè)轉型、地區(qū)沖突和局部戰(zhàn)爭、國際安全和國家安全問題的研究?!?·11”事件以后,面對非傳統安全的挑戰(zhàn),國防經濟學家們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沖突經濟學、恐怖分子行為建模、軍事聯盟經濟學等方面。 國防經濟學的產生與發(fā)展對現代經濟學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去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在研究沖突和國防問題時,重新塑造了關于人類交互作用行為的分析范式。在研究方法上,通過引入比傳統經濟理論更加犀利的分析方法——博弈論,破除了新古典經濟學在理性經濟人假設、完全市場、完美信息基礎上,忽視人類經濟行為分析的錯誤,為經濟學的政策研究和取向提供了更為現實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