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亂彈:一本融會了我們思想、思考、情感和體溫的讀史筆記。從朱元璋的洪武年到朱由檢的崇禎年,大明朝已歷經十七朝十六位帝王,歷時二百多年。作為朱明王朝新接任的大掌柜,十七歲的崇禎皇帝只是被他接手的爛攤子弄得捉襟見肘一籌莫展,似乎從來就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顯得全無章法。文死諫,武死戰(zhàn),天地經義成了歷朝歷代文臣武將各死所死死得其所的千古宿命。在某種程度上打敗崇禎的,其實就是崇禎自己。同樣的,打敗李自成和他的大順的,其實也是他們自己。一個王朝結束了,又一個王朝也就是又一次輪回開始了……好像從登上皇位的第一天起,崇禎就發(fā)現(xiàn)自己差不多是坐在一座隨時都有可能噴發(fā)的火山口上。按他的話說就是:“今日吏治民生夷情邊備事事堪憂!”崇禎的慨嘆實在是一個被現(xiàn)實困境折磨到身心俱疲的人的蒼涼心境的表述。但造化弄人,他又不得不硬起頭皮強打精神,面對他不得不應對的局勢。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滿洲人的天下有一半是吳三桂的功勞。如此賣命,當然不僅僅只是為了獲取新主的歡欣和賞識,在心靈深處,他的確是想將和前明有關的一切都從這個世界抹去,抹得不留一點兒痕跡。盡管李自成堪稱一代梟雄一代豪杰,但他的難成大氣還是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也就是從這個意義上,我們以為,最終沒有當成皇帝,不論是對李自成本人,還是對于他的文臣武將乃至天下百姓,都未必全是壞事。自視甚高的崇禎肯定是懷著天大的遺憾大行西去的,那才真叫死不瞑目呢。就在吊死煤山之前,他還先逼著周皇后自盡,又叫來太子和永、定二王,囑咐三個兒子隱姓埋名為他報仇;然后他又持劍揮向十五歲的長平公主和只有六歲的昭仁公主,并且沒忘了到西宮手刃袁貴妃及遇到的嬪妃數(shù)人。他哪來的那么大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