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核心與邊緣:18世紀漢苗文明的傳播與碰撞

核心與邊緣:18世紀漢苗文明的傳播與碰撞

核心與邊緣:18世紀漢苗文明的傳播與碰撞

定 價:¥37.00

作 者: 孫秋云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中國文化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10061344 出版時間: 2007-04-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 頁數: 289 字數:  

內容簡介

  秋云君1983年畢業(yè)于廈門大學歷史系,后又在中南民族大學師從老一輩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吳澤霖教授多年,在歷史學和民族學方面受過正規(guī)的學術訓練,具備相關多學科素養(yǎng)。在申請博士論文以前,他在民族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方面就已有了一定的造詣,尤其是對我國南方苗、瑤、土家諸族的史志了解較深。在本研究中,他兼識多學科的長處有所發(fā)揮。本研究成果作為博士論文在外送通訊評議時,有關專家認為秋云的這項研究,“突破了歷史學傳統的研究方法和視角,充分運用人類學有關的理論來重新審視一個老的歷史問題,因此能夠突破歷史學界在該歷史事件上的傳統觀點,提出一些新的、令人耳目一新又有依據的觀點,使我們對該段歷史能夠有一個更客觀深入的理解?!蔽艺J為這個評價是恰當的。應該說,秋云君以科際視野所作的此項研究,是近年來明清社會發(fā)展史,特別是明清時期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qū)社會與文化發(fā)展歷史研究中較富創(chuàng)識的成果之一。當然,秋云君的博士論文經修改后得以出版,只是他研究的一個階段性結果,但并不能說這項研究已經十分完備、無懈可擊。他所運用的理論在包容性方面,以及他對史料的挖掘和詮釋等方面,也都還有進一步深化和提升的空間。秋云還年輕,學術道路還很長,期望他能以此為契機,繼續(xù)認真、踏實地走下去,在學術上作出更精當的建樹。

作者簡介

  孫秋云,男,1960年生,浙江上虞人,史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副系主任。主要學術兼職為:中國社會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學會理事、湖北省社會學會副理事長。主要領域:文化人類學、鄉(xiāng)村社會學、城鄉(xiāng)文化研究。主要科研經歷和成果:先后主持并宛成教育部、湖北省重點課題多項;發(fā)表過學術論文60多篇;獲湖北省和武漢市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多項;出版了《社區(qū)歷史與鄉(xiāng)政村治》(2001)、《社會的映像》、(合著,1999)等著作,主編出版教材《文化人類學教程》(2004)。

圖書目錄


英文摘要
導論
一、本研究的緣起
二、“文明”的視野:內涵及其變遷
三、本研究的理論段設及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苗人及其分類
一、按語言分類
二、按生產生活方式分類
三、按文明發(fā)展程度分類
四、按政治方式分類
第二章 清代“改土歸流”前的苗疆文明
一、“生苗”所處的地域
二、“生苗”地區(qū)的文明發(fā)展狀況
第三章 漢文明對苗疆的擴展和傳播
一、“改土歸流”前的漢文明傳播
二、漢文明對苗疆的強力擴展——“改土歸流”和“開辟苗疆”
第四章 漢文明擴展和傳播后苗疆社會的變遷
一、漢族移民增加,苗區(qū)人口數量增大
二、生產方式的改變和“科糧從輕”政策,加快了苗區(qū)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三、統治方式的改變
四、漢文化物質大量滲入當地少數民族(族群)民間社會生活之中
五、學校教育及其影響
第五章 苗疆原生文明對漢文明擴展和傳播的兩次大拒斥——雍乾、乾嘉苗民起義
一、雍乾黔東苗民起義
二、乾嘉苗民起義
第六章 苗人“發(fā)癲”稱王(苗王)問題
一、“苗王”的傳說
二、“苗王”性質
第七章 多民族(族群)國家內部文明傳播的模式
一、赫克托理論
二、多民族(族群)國家官員在文明傳播中的重要性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