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水利歷史久遠,起源可追溯到距今4000年前大禹治水。良渚文化時期即開鑿水井汲水耕作,商末泰伯率民鑿瀆開涇,發(fā)展了灌溉和水運。春秋戰(zhàn)國時,加速水利開發(fā),西漢始建無錫縣后,治水活動頻多,唐宋時水利進入盛期,至明代,水利造就大批良田。清末,無錫農村已在全國率先使用機器灌溉。但由于封建社會朝政腐敗,水利工程殘缺不全,洪澇旱災嚴重。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大旱,赤地數十里,民間炊無米,爨無薪,汲無水;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水,饑民死者無數;民國10年(1921年)連降大雨,河水徒漲,圩田受淹,民不聊生,秋后僅芙蓉圩外出行乞農戶達千余之眾。新中國成立前夕可謂旱時河塘干涸,澇時盡為澤國,災荒頻發(fā),民不聊生?!稛o錫市水利志》是一部全面地、系統(tǒng)地反映無錫治水歷史的志書,遵循了“統(tǒng)合古今,詳今略古”的原則,編寫注重事實,資料翔實可靠,突出了無錫治水的特點,是歷史的真實寫照,有助于彰往昭來,稽前鑒后,給涉及和關心水利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