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藝術戲劇藝術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

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

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

定 價:¥49.80

作 者: 王曉鷹
出版社: 中國戲劇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舞臺藝術實務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4020837 出版時間: 2006-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384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收在這本文集中的除作者的博士論文和導演闡述以外,還有作者論導演、論舞臺美術、論戲劇的論文,幾乎表達了作者戲劇美學追求的基本面貌。有意義的文字還有如“戲劇新時尚與閱讀經典”及“重讀經濟”的論題。《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是作者繼《戲劇演出中的假定性》后出的第二《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全書共分3個篇章,第一篇收錄了我國戲劇論著中唯一一篇系統(tǒng)討論假定性問題的長篇論文,并以其原本的體例和完整的結構成了這《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的三篇之首;第二篇是從作者的眾多導演闡述文章中挑選出十幾篇組成的,從早期作品《魔方》、《浴血美人》到近期作品《薩勒姆的女巫》、《哥本哈根》都有;第三篇收入的是一些理論、評論文章和外國戲劇的演出介紹、感悟思考。該書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王曉鷹:國家一級導演,戲劇學(導演學)博士。中國國家話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話劇藝術研究學會理事,中央戲劇學院學術評審委員、客座教授。1957年4月生于北京市。父親是安徽著名的地方戲演員及劇作家,母親也曾為梨園中人,因此自幼從家庭中受到戲劇藝術的熏陶。1975年在皖南池州地區(qū)文工團開始藝術生涯,演過話劇、歌劇、黃梅戲、曲藝、歌舞等。1979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1984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并進入原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任導演,1991年帶職在中央戲劇學院攻讀博士研究生在徐曉鐘教授指導下于1995年獲我國第一個導演專業(yè)博士學位。戲劇導演創(chuàng)作較多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主要作品有:《魔方》、《浴血美人》(法國)、《保爾·柯察金》(前蘇聯(lián))、“新版”《雷雨》、《情感操練》、《春秋魂》、《愛情泡泡》、《綠房子》、《安娜·克里斯蒂》(美國)、《男兒有淚》、《中國制造》、《第十七棵黑楊》、《死亡與少女》(智利)、《薩勒姆的女巫》(美國)、《哥本哈根》(英國)、《普拉東諾夫》(俄羅斯)及音樂劇《花木蘭》、越劇《趙氏孤兒》、黃梅戲《霸王別姬》等,并分別為紐約外外百老匯和香港、澳門的話劇團體導演《莊周戲妻》、《春秋魂》、《屋外有花園》(美國)、《群鬼》(挪威)。在舞臺創(chuàng)作實踐的基礎上同時進行導演藝術理論研究,已發(fā)表導演藝術研究論文四十多萬字,對“舞臺假定性”、“心理時空結構”、”表現(xiàn)性舞臺意象創(chuàng)造”等導演藝術理論課題做了較為深入的探討,并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了《戲劇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論文)、《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等導演藝術理論專著。曾獲得“文華獎“優(yōu)秀導演獎、“金獅獎”優(yōu)秀導演獎、“曹禺戲劇獎”優(yōu)秀導演獎及優(yōu)秀評論獎、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導演獎、中國小劇場戲劇節(jié)優(yōu)秀導演獎、“中國文藝評論獎”、“五個一工程獎”等多項全國性大獎,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戲劇演出中的假定性——博士論文
 導言
 第一章 “假定性”概念討論
 一 以“假”當“真”的“契約”
  二 “廣義假定性”與“狹義假定性”
 三 “情境”與“情感”、“空間”與“人”
  四 “假定性”的問題實質
 第二章 突破“環(huán)境時空”的真實意義
 一 三十年前的一場爭論
  二 “假定性”在中國舞臺上的“誤區(qū)”
 三 突破“環(huán)境時空”進入“深層情感”
 第三章 戲劇演出心理時空的建構
 一 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之間的模糊界線
  二 “組合型戲劇演出時空系統(tǒng)”
 三 戲劇舞臺上的“蒙太奇原則”
 第四章 表現(xiàn)性舞臺意象的創(chuàng)造
 一 象征、意象、表現(xiàn)
  二 哲理、詩情、美的形式
 三 舞臺意象創(chuàng)造中的另一種“美”
 第五章 “假定性”與“二度創(chuàng)作”
 一 導演“活在舞臺上”
  二 “非現(xiàn)實邏輯”中的表演
 三 觀眾的創(chuàng)造性接受
 第六章 “小劇場”中的“假定性”
 一 “小劇場”與戲劇的生存
  二 空間的“開放”與“共享”
 三 “假定性”本質的直率袒露
  四 小劇場的“放大效應”
 第七章 “假定性”與民族戲劇傳統(tǒng)
 一 大師們的“慧眼”
  二 戲曲假定性的特征、目的、缺陷
 三 東西方戲劇藝術的融合
  結語
第二篇 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導演闡述
讓戲劇的胸懷寬廣一些——《魔方》導演隨想
“根”的意蘊——《山道回旋曲》導演構想
血腥、殘酷與美——《浴血美人》導演斷想
生命對死亡的悲壯挑戰(zhàn)——《保爾·柯察金》導演闡述
南方尋“夢”——赴穗、滬排戲導演追述
讓《雷雨》進入一個新的世界——《雷雨》導演構思
呼喚“詩意”——《愛情泡泡》導演斷想
尋回生命激情——《綠房子》導演闡述
在演出創(chuàng)造中與大師對話——《安娜·克里斯蒂》導演說明
在心中建造更雄偉的大廈——《男兒有淚》導演隨想
于熊熊大火中燃燒出未來——《中國制造》導演說明
荒謬而又富于詩意的“花園”——《屋外有花園》導演隨筆
遭遇法西斯與靈魂拷問——《死亡與少女》導演補白
當絞索高懸在頭頂——《薩勒姆的女巫》導演闡述
思辨、良知與藝術挑戰(zhàn)——《哥本哈根》導演談
心靈的潛流——關于《普拉東諾夫》的對話
從假定性到詩化意象——《導演的話》擷萃
第三篇 主流戲劇、經典示范、非贏利性——研究評論
關于話劇與觀眾的幾點思考
演出中的間離效果
運動、節(jié)奏與人物情感——蘇聯(lián)電影《湖畔奏鳴曲》賞析
實驗戲劇的共享空間
關于川劇《四川好人》的非戲曲化
試析“徐曉鐘模式”
舞臺上的戲劇經典——德國戲劇印象
“情”的魅力和“情”的局限——上海晉京劇目中情感處理辨析
荒原上空的飛翔——《荒原與人》的實驗性意義
“每走十步就有一個劇院”——感悟俄羅斯戲劇
戲劇的生命在于演出創(chuàng)造——看《吝嗇鬼》的當代演繹
聽曹禺先生談《雷雨》
拉開大幕的美國戲劇
“愛美的”澳門戲劇
超越“環(huán)境”向“表現(xiàn)”開掘——王履瑋舞美設計的價值追求及其啟發(fā)性意義
“小”劇場、“大”空間——再談小劇場戲劇的藝術特質
美國戲劇的“商業(yè)”與“非贏利”
戲劇新時尚與閱讀經典
反叛、融入、異化——關于“主流”與“實驗”的漫談
主流戲劇、經典示范、非贏利性——關于國家話劇院藝術定位的思考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