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計算機網絡概論1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1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和功能1
1.1.2 常見的網絡應用5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fā)展過程7
1.2.1 簡單連接7
1.2.2 網絡化連接8
1.2.3 網絡互聯(lián)和Internet9
1.3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12
1.3.1 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12
1.3.2 按覆蓋的地理范圍分類16
1.3.3 按數(shù)據(jù)交換的形式分類18
1.4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性能指標21
1.4.1 帶寬21
1.4.2 吞吐量21
1.4.3 時延22
本章習題23
第2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24
2.1 OSI/RM體系結構24
2.1.1 OSI/RM模型的層次結構24
2.1.2 OSI/RM模型26
2.1.3 實體、協(xié)議、體系結構、服務和服務訪問點32
2.1.4 面向連接服務和無連接服務33
2.2 TCP/IP模型34
2.2.1 TCP/IP協(xié)議棧35
2.2.2 TCP/IP數(shù)據(jù)封裝與解封裝37
2.2.3 OSI與TCP/IP39
2.2.4 Internet連接的基本原理41
本章習題41
第3章 物理層與傳輸介質43
3.1 物理層的功能和基本概念43
3.2 數(shù)據(jù)通信基礎44
3.2.1 數(shù)據(jù)通信概念與模型44
3.2.2 數(shù)據(jù)傳輸方式分類46
3.2.3 信道與信道最大傳輸速率49
3.2.4 數(shù)據(jù)的信號編碼52
3.2.5 多路復用技術58
3.3 網絡傳輸介質61
3.3.1 有線傳輸介質62
3.3.2 無線傳輸介質65
本章習題67
第4章 數(shù)據(jù)鏈路層68
4.1 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功能和基本概念68
4.1.1 差錯控制68
4.1.2 差錯控制舉例69
4.1.3 流量控制71
4.2 局域網數(shù)據(jù)鏈路層77
4.2.1 局域網概述77
4.2.2 IEEE 802參考模型79
4.2.3 以太網工作原理80
4.2.4 以太網的MAC子層83
4.2.5 無線局域網85
4.3 廣域網數(shù)據(jù)鏈路層88
4.3.1 廣域網88
4.3.2 高級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規(guī)程(HDLC)90
4.3.3 PPP協(xié)議92
4.4 廣域網實例與接入94
4.4.1 PSTN95
4.4.2 ISDN96
4.4.3 DDN97
4.4.4 xDSL98
4.4.5 X.25建議與幀中繼100
4.4.6 ATM105
本章習題108
第5章 網絡層109
5.1 數(shù)據(jù)鏈路層的功能和基本概念109
5.1.1 網絡層的功能109
5.1.2 網絡互聯(lián)111
5.2 因特網的網際協(xié)議IP112
5.2.1 IP地址分類112
5.2.2 IP報文格式115
5.2.3 IP報文轉發(fā)的基本思想118
5.2.4 地址轉換協(xié)議ARP和逆地址轉換協(xié)議RARP122
5.2.5 子網劃分125
5.2.6 無分類域間路由127
5.3 因特網控制報文協(xié)議ICMP130
5.3.1 ICMP概述130
5.3.2 ICMP報文類型130
5.3.3 ICMP報文格式132
5.4 因特網的路由選擇協(xié)議133
5.4.1 路由選擇協(xié)議概述133
5.4.2 路由信息協(xié)議RIP137
5.4.3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OSPF141
5.4.4 邊界網關協(xié)議BGP144
5.5 因特網組管理協(xié)議IGMP145
5.5.1 IGMP概述145
5.5.2 多播146
5.5.3 IGMP工作原理147
5.6 IPv6148
5.6.1 IPv6的發(fā)展148
5.6.2 IPv6報文格式150
5.6.3 IPv6的地址空間152
本章習題153
第6章 傳輸層155
6.1 傳輸層基本概念155
6.1.1 傳輸層的基本功能155
6.1.2 端口的概念158
6.2 TCP協(xié)議159
6.2.1 TCP協(xié)議概述159
6.2.2 TCP的報文格式160
6.2.3 TCP的差錯檢測161
6.2.4 TCP的可靠傳輸163
6.2.5 TCP的流量控制163
6.2.6 TCP的擁塞控制165
6.2.7 TCP連接的建立和拆除167
6.3 UDP協(xié)議169
6.3.1 UDP協(xié)議概述169
6.3.2 UDP報文格式169
本章習題170
第7章 應用層171
7.1 客戶機/服務器模式171
7.2 動態(tài)主機配置協(xié)議DHCP172
7.2.1 DHCP的作用172
7.2.2 DHCP的工作原理172
7.2.3 DHCP服務的配置173
7.3 域名系統(tǒng)DNS174
7.3.1 域名系統(tǒng)概述174
7.3.2 Internet域名結構174
7.3.3 域名解析過程175
7.3.4 DNS服務的安裝與配置178
7.4 萬維網WWW179
7.4.1 萬維網179
7.4.2 統(tǒng)一資源定位器URL179
7.4.3 超文本標識語言HTML180
7.4.4 超文本傳輸協(xié)議HTTP181
7.5 遠程登錄Telnet應用182
7.5.1 Telnet工作原理182
7.5.2 Telnet的實現(xiàn)方法183
7.6 文件傳輸協(xié)議FTP/TFTP應用184
7.6.1 文件傳輸協(xié)議FTP184
7.6.2 簡單文件傳輸協(xié)議TFTP185
7.7 電子郵件E-mail應用186
7.7.1 電子郵件的信息格式186
7.7.2 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SMTP187
7.7.3 郵局協(xié)議POP3188
7.7.4 IMAP4協(xié)議189
7.7.5 多用途Internet郵件擴充MIME190
7.8 流媒體技術與應用190
本章習題193
第8章 以太網技術194
8.1 傳統(tǒng)以太網及其擴展194
8.1.1 傳統(tǒng)以太網194
8.1.2 以太網的擴展195
8.1.3 交換式以太網199
8.2 高速以太網200
8.2.1 快速以太網200
8.2.2 千兆以太網202
8.2.3 萬兆以太網203
8.2.4 以太網的發(fā)展及應用趨勢204
8.3 VLAN技術204
8.3.1 VLAN的產生204
8.3.2 VLAN的劃分206
8.3.3 VLAN數(shù)據(jù)的轉發(fā)209
8.3.4 VLAN幀格式211
8.3.5 VLAN端口和路由212
8.4 以太網第三層交換技術218
8.4.1 第三層交換概念218
8.4.2 第三層交換原理219
8.4.3 第二、第三層交換與路由技術對比220
本章習題221
第9章 計算機網絡安全222
9.1 計算機網絡安全概述222
9.1.1 網絡安全222
9.1.2 威脅網絡安全的因素222
9.1.3 網絡安全的目標223
9.2 網絡安全的攻擊技術224
9.2.1 拒絕服務攻擊DoS和DDoS攻擊224
9.2.2 欺騙攻擊225
9.2.3 緩沖區(qū)溢出227
9.3 網絡的防御技術227
9.3.1 數(shù)字加密227
9.3.2 認證與數(shù)字簽名229
9.3.3 防火墻231
9.3.4 入侵檢測233
9.3.5 VPN技術235
9.4 校園網網絡安全實例236
本章習題237
第10章 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技術238
10.1 交換機配置技術238
10.1.1 交換機基本配置管理238
10.1.2 Cisco交換機基本維護命令243
10.1.3 交換機IP、端口及MAC屬性配置245
10.1.4 VLAN技術分析與配置245
10.1.5 Trunk技術分析與配置246
10.1.6 Trunk與VLAN技術249
10.2 路由器基本配置技術251
10.2.1 路由器的軟硬件結構251
10.2.2 路由器的配置方式252
10.2.3 路由器基本操作命令254
10.3 廣域網PPP協(xié)議配置258
10.4 路由協(xié)議原理分析與配置259
10.4.1 靜態(tài)路由配置示例與分析259
10.4.2 RIP路由示例與分析260
10.4.3 OSPF路由協(xié)議示例與分析261
10.5 網絡安全技術配置264
10.5.1 訪問控制列表(ACL)分析與配置264
10.5.2 NAT原理分析與配置266
10.5.3 Radius原理分析與配置270
第11章 網絡管理與網絡編程273
11.1 網絡管理概述273
11.1.1 網絡管理的由來273
11.1.2 OSI的網絡管理模型273
11.2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SNMP274
11.2.1 SNMP的功能模型274
11.2.2 SNMP的組織模型275
11.2.3 SNMP的信息模型276
11.2.4 SNMP的通信模型277
11.3 SNMP的完善與發(fā)展280
11.3.1 遠程網絡監(jiān)視RMON280
11.3.2 SNMP的發(fā)展281
11.4 SNMP的配置282
11.5 常用通用網管軟件產品介紹283
11.5.1 Cisco Works 2000簡介284
11.5.2 HP Open View簡介284
11.5.3 Tivoli Net View簡介285
11.6 應用進程跨越網絡的通信285
11.6.1 系統(tǒng)調用和應用編程接口286
11.6.2 服務器的兩種工作方式286
第12章 網絡故障診斷和排除290
12.1 故障診斷與排除綜述290
12.2 故障分類及處理流程290
12.2.1 故障分類290
12.2.2 網絡故障解決的一般步驟294
12.3 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295
12.3.1 分層故障處理法295
12.3.2 其他故障處理法297
12.4 故障診斷與排除常用工具297
12.4.1 Ping命令297
12.4.2 Tracert命令299
12.4.3 Display或Show命令302
12.4.4 Debug命令303
12.4.5 Ipconfig命令303
12.4.6 ARP命令305
12.4.7 Route命令306
12.5 故障排除案例308
12.5.1 NIMDA病毒攻擊導致網絡異常案例308
12.5.2 端口工作模式不一致導致網絡故障案例309
12.5.3 RIP路由協(xié)議故障案例310
第13章 校園網建設工程案例312
13.1 校園網需求分析312
13.1.1 校園網一般性需求312
13.1.2 校園網具體需求313
13.1.3 校園網建設原則313
13.2 綜合布線系統(tǒng)設計314
13.2.1 綜合布線概述314
13.2.2 布線系統(tǒng)需求315
13.2.3 布線各子系統(tǒng)設計316
13.2.4 綜合布線預算示例317
13.3 網絡總體方案設計318
13.3.1 主干網設計320
13.3.2 分校區(qū)局域網及校區(qū)互聯(lián)設計320
13.3.3 網絡中心設計320
13.3.4 教學樓無線網設計321
13.4 網絡詳細設計321
13.4.1 設備命名規(guī)則321
13.4.2 IP地址規(guī)劃和VLAN劃分322
13.4.3 路由協(xié)議規(guī)劃324
13.4.4 網絡管理設計325
13.4.5 網絡安全設計326
附錄A常見網絡名詞中英文對照329
附錄B部分習題參考答案334
參考文獻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