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振玉身后,記述其生平、研究其思想、承繼其學術、整理的著作方面,著述甚豐、成績最大的首推聞名海內外的文史學家繼祖老師。他輯述的《永豐鄉(xiāng)人行年錄(羅振玉年譜)》(1980年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繼由臺灣行素堂于1987年發(fā)行中文繁體字版,又由日本京都中文出版社出日本版)是第一部羅氏年譜,被著名文獻學家張舜徽評為“敘事縝密,無溢美,無浮詞,可信可傳”。他撰寫的《庭聞憶略——回憶祖父羅振玉的一生》(長春市政協(xié)《長春文史資料》1985年首刊,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出版)被揚州師范學院譚佛雛教授評為“事得其真,議得其平,而文筆親切灑落,不蔓不枝,故每章讀之,惟恐其速盡”。他主編的《甘孺叢稿》(編定待出版)、《王國維之死》(1995年由臺灣祺齡出版社出版中文繁體字版,1999年由廣東教育出版毫不客氣地予以駁斥。他把祖父的生平和事業(yè)作為自己研究領域內的課題之一,其出發(fā)點不是別的,而在于弘揚祖國輝煌的傳統(tǒng)文化。社出版中文簡體字版)和《涉世瑣記》(1997年定稿待出版)等,其中也有大量關涉其祖父生平的記述和評論。至于他回憶、研究與評價先祖之生平、思想、學術的文章,已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我的祖父羅振玉》是著名作家、教育家羅繼祖先生收集整理其祖父羅振玉先生身后,生平、研究其思想、承繼其學術、整理的著作。羅繼祖先生以淵博的學識和親歷、親聞,附筆寫下一條條精絕的按語,這對學界和后世必有極大的導引和啟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