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工具書年鑒年刊工程·技術·哲學(2004/2005年卷 總第四卷)

工程·技術·哲學(2004/2005年卷 總第四卷)

工程·技術·哲學(2004/2005年卷 總第四卷)

定 價:¥48.00

作 者: 劉則淵 等主編
出版社: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自然科學總論 科學與自然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61134092 出版時間: 2006-12-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16開 頁數: 327頁 字數:  

內容簡介

  追問技術,反思技術,一直是人們探奇求賾且歷久彌新的一個重要學術問題,也是編輯出版國內第一套技術哲學研究年鑒《工程·技術·哲學》的主題。鑒者,鏡也,辨也。這份年鑒不同于一般意義的學科專業(yè)年鑒,無意全面檢閱過去一年的學科進展,鑒別學科得失,而是營造一個自由透明的學術透鏡,供各界學者一起來透視技術、追問技術、辨識技術、反思技術,鑒析技術之既往,開啟技術之未來。關于技術哲學基本理論的研究,本卷有一些新的考慮。有些問題屬于技術哲學的“元研究”,如關于“工程”、“技術”、“產業(yè)”這些基本范疇的語義分析和演變過程研究,技術哲學學科發(fā)展的歷史,技術哲學與相關學科領域的關系等。這些元研究對于技術哲學學科體系的建構非常必要。本卷不僅開辟了這方面的欄目,在研究進展和述評中也作了相應考慮。本卷繼續(xù)設立“國外技術哲學研究”欄目,特別關注美國和德國技術哲學研究的新進展,同時又深切感到開展中國文化背景的技術哲學研究的新進展,同時又深切感到開展中國文化背景的技術哲學研究的必要性。筆者們編發(fā)了2004年8月大連理工大學舉行的中德兩國學者關于德國技術哲學發(fā)展歷史的對話,期望有助于推動中外技術哲學研究的交流與合作。

作者簡介

  劉則淵,1940年生于湖北恩施縣。1962年7月畢業(yè)于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金屬學專業(yè)。1999年任大連理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第一任院長,現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指導教師,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985工程”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基地暨遼寧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科學技術倫理與科學技術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1世紀發(fā)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兼任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大連市委市政府咨詢委員、大連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科學學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編委,《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出版)副主編。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主要研究方向為科學學、科學計量學和科學技術管理、發(fā)民戰(zhàn)略學、科學技術與社會、技術哲學。近年來,主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及地方科研項目10余項;有10余項研究成果和論著獲部省市科學技術進步將或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主要著述有《德國技術哲學研究》、《現代科學技術與發(fā)展導論》、《論科學技術與發(fā)展》、《發(fā)展戰(zhàn)略學》、《技術開發(fā)原理與方法》、《自然辯證法原理》;主編《科學技術哲學與科學技術生理文庫》,主持牛津版《技術史》第7卷的翻譯,合作主編《科學方法論叢書》并編著《怎樣選擇研究課題》。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主要代表性論文有《科學學理論體系建構的思考》、《德國技術哲學發(fā)展歷史的中德對話》、《近代世界數學與科學關系的計量研究》、《科學王國和道德王國的統(tǒng)一》、《知識活動系統(tǒng)與大學知識管理》、《馬克思和卡普:工程學傳統(tǒng)的技術哲學比較》、《國家知識經濟體系的理論建構及其測度》、《錢學森與技術科學》、《On Scientometrics-Based Instiutional Science of Science》、《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與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知識經濟學和知識價值論》、《技術社會形態(tài)與生態(tài)化社會》、《持續(xù)發(fā)展觀與產業(yè)生態(tài)化》、《世界新經濟長波的來臨與中國21世紀發(fā)展對策》、《近代世界哲學高潮和科學中心關系的歷史考察》等。

圖書目錄

主編導語
本卷特稿
 兩位偉人的博士論文與中國研究生教育改革
技術哲學元研究
 新視野下的工程與技術——從托馬斯·愛迪生發(fā)明電燈看工程與技術的規(guī)定性
 海德格爾對古希臘詞語τεχγη的釋義
 現代技術下人類發(fā)展觀的歷史演變過程
 對人文技術的思索
 試論高新技術產業(yè)中的“藍領人才”
產業(yè)哲學
 產業(yè)哲學座談會發(fā)言摘編
 產業(yè)·時代·哲學
 產業(yè)哲學的意義、路徑和方法
 走向產業(yè)哲學——從現代性研究的視角看
 產業(yè);打開了的人的本質力量的書
 機器、產業(yè)與人的本質力量
 論人工物的社會化
 深圳產業(yè)發(fā)展呼喚產業(yè)哲學
 軟件產業(yè)中的設計方法論的演變
工程技術倫理
 技術的道德控制初探
 技術倫理面臨的困境
國外技術哲學研究
 關于德國技術哲學發(fā)展歷史的中德對話
 當代美國的技術哲學 
 理解當前的境況,超越現代的意識——雅斯貝斯的技術中立論思想簡析
 阿諾德·格倫技術哲學思想初探
 論漢斯·薩克塞的技術自然觀
 西方技術哲學經典文獻評介:馬克斯·舍勒《知識社會學問題》
2004年研究進展和述評
 技術哲學元理論研究綜述 
 技術發(fā)展與社會的互動關系研究綜述
 技術認識論研究綜述
 技術倫理研究綜述
 技術創(chuàng)新哲學研究綜述
 國內歐美技術哲學研究綜述
信息文獻索引
 技術哲學學術信息集錦(2004年1~12月)
 技術哲學國內期刊文獻索引(2004年1~12月)
 技術哲學中文版圖書索引(2004年1~12月)
 編輯委員會顧問、委員簡介
 英文摘要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