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一 哲學的自我
自我是什么
Searle論自我
張世英論自我
專題二 心理學的自我
自我
文化、自我記憶效應與大腦
心理學框架中的文化與自我
專題三 心理學的自我(I):自我參照效廊與母親參照效應
自我記憶效應的實驗研究
心理學研究顯示:“我是誰”中西差別大
中國大學生的自我參照效應的研究
自我參照與朋友參照對人格特質記憶的影響
五歲兒童的自我參照優(yōu)勢
老年中國人自我參照效應的研究
中國人關于母親的聯(lián)想不同于美國人——來自范圍假設的證據(jù)
當代中國心理學家文庫朱瀅卷
專題四 心理學的自我(Ⅱ):自我參照效應的機制
雙文化的大腦、自我結構和再認記憶:文化啟動對自我和
母親參照效應的影響
自我與提取誘發(fā)遺忘現(xiàn)象
自我與有意遺忘現(xiàn)象
自我參照加工中的頻率作用二重性
專題五 心理學的自我(Ⅲ):自我面孔識別與自傳記憶
中國大學生的自我面孔識別
自我面孔識別的獨特性
心理時間之旅——情景記憶的獨特性
自傳體記憶研究的若干新進展
專題六 神經科學的自我
自我反思的腦成像研究
尋找中國人的自我:一項fMRI研究
注意與非注意條件下的自我面孔識別:一項ERP研究
文化對自我神經機制的影響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意識的功能性腦成像研究
附錄
陳霖的拓撲性質知覺理論
認知神經科學的啟示
記憶過程的腦心相關研究
社會認知神經科學——一個很有前途的交叉學科
21世紀的心理學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