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濟管理經濟各行業(yè)經濟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

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

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

定 價:¥16.00

作 者: 林萬龍著
出版社: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農業(yè)經濟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0562498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大32開 頁數: 230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所提出的理論假說是:家庭承包制的實施是憲法秩序意義上的變革,因而將可能引發(fā)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的變遷;而這一變遷包括供給主導變遷與需求誘致變遷兩方面內容?!吨袊r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將力求運用新制度經濟中的制度變遷理論,為解釋家庭承包制實施后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方面已經和正在發(fā)生的制度變遷現(xiàn)象提供一個系統(tǒng)的理論框架。《中國農村社區(qū)公共產品供給制度變遷研究》的分析表明,家庭承包制供替人民公社制,是憲法秩序層次的制度變革,它不僅使原有制度安排逐步失敗,更重要的是,農使新的制度安排的產生成為了可能。它擴大了制度安排的選擇集合,從而為農村新的社區(qū)公共品從給制度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家庭承包制的實施,為中國農村社公共品供給制度的變遷創(chuàng)造了可能性。

作者簡介

  林萬龍,男,1973年11月生。1991年9月考入北京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95年7月畢業(yè),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6年9月被錄取為中國農業(yè)大學(原北京農業(yè)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博連續(xù)研究生;2000年12月提前通過博士論答辯,同時留校工作;2001年10月,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在職博士后研究。在《中國農村經濟》等核心刑物上發(fā)表論文10余篇,主持或參與了多項有關中國農村公共投資和公共產品方面的課題研究。作者被世界銀行聘為3個世行中國農業(yè)項目的經濟分析和項目監(jiān)測專家,2002年曾赴華盛頓世行總部工作。

圖書目錄

1 導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問題和研究目的
1.3 若干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5 本書的創(chuàng)新點
1.6 本書的框架
2 制度變遷理論與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變遷:一個理論假說
2.1 農村公共品供給問題:研究綜述
2.2 制度變遷理論
2.3 家庭承包制的實施與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變遷:一個新的假說
3 從人民公社制到家庭承包制:憲法秩序層次的變革
3.1 憲法秩序
3.2 人民公社時期中國農村的制度安排
3.3 從人民公社制到家庭承包制:憲法秩序層次的變革
3.4 小結
4 家庭承包制實施后農村原有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的不適用
4.1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
4.2 家庭承包制的制度績效
4.3 家庭承包制的實施使公社時期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失去了制度依存
4.4 家庭承包制的實施導致了農村社區(qū)公共品需求的變化
4.5 憲法秩序的變革與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變遷:邏輯推論與初步的經驗驗證
5 家庭承包制后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的強制性制度安排及其變遷
5.1 回顧
5.2 變遷
5.3 對兩個相關問題的討論
5.4 小結
6 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的需求誘致性變遷
6.1 家庭承包制的實施與農村社區(qū)公共品的需求誘致性變遷:理論分析
6.2 案例研究
6.3 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的誘致性變遷模式:對案例的總結
6.4 農村社區(qū)公共品制度誘致性變遷的限制性因素分析:一個簡單的公共品誘致性制度變遷模型
6. 小結
7 制度變遷與制度演進
7.1 中國制度變遷的演進論解釋
7.2 農村社區(qū)公共品供給制度變遷過程中的制度演講特征
7.3 小結
8 結論與政策含義討論
8.1 本書研究的實證性結論
8.2 政策含義討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