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習文學理論有什么用?本書針對這種現象,運用20世紀流行于西方的十幾種理論,對具體的文學作品進行了分析,提供了許多文本分析的范例,具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性。當變革發(fā)生的時候,那些在過去的術語和被替換了的范例上花了大力氣的人會提出異議,這是可以理解的,盡管新聞記者和學究們的咄咄逼人的敵意使人們覺得處在危急之中的還不僅僅是選擇文學批評流派。不管真相可能是以,文學理論是一個亟需澄清的領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編寫了這本書。部分困難不是來自理論本身而是來自如何處理這些理論。它迫使我們走出自己習慣了的理論視角,采用其他理論的完全不同的視角,而不管是在文學研究中還是在更為廣闊的領域里,這些理論都是我們主導的觀察方法下不為人知的受害者。因此,寫作和閱讀本書這樣的作品,就應該準備,至少是暫時的,成為與本來的自己不同的另一個自己。而這一過程的結果,希望,就是“自己是什么”也許會變得比人們自己認為的少些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