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評論與研究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

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

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

定 價:¥25.00

作 者: 林繼中 等著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學 綜合

ISBN: 9787020057399 出版時間: 2006-1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32 頁數(shù): 38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漳州——人杰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就出現(xiàn)了三位著名作家——他們是林語堂(1895—1976)、許地山 (1893—1941)和楊騷(1900—1957)。他們或出生于漳州,或入籍于漳州,或長期生活于漳州。為此,他們一方面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動地反映了閩南的社會現(xiàn)實和風土人情;另一方面又走出了漳州,反映了更為廣闊的社會畫面,其作品不僅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珍品,而且也走向了世界。特別是林語堂,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更是做出了十分獨特的貢獻。導 語:《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編成的。其中,少部分選入的是漳州師范學院的老師們過去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而大部分則是從這次研討會的論文中選入的。 本學科已經(jīng)形成了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與科研的人才隊伍。近向年來,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幾十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十幾項……本書雖然展示了只是本學科在研究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方面的部分成果,但也可以從中窺見到本學科的風貌。 文學傳達的是人的感受和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相近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中也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人們的感受和體驗假若都相同,就不需要傳達、不需要文學了。所以,在文學中簡單區(qū)分先進的文學和保守的文學、現(xiàn)代的文學與非現(xiàn)代的文學、革命的文學與反革命的文學,并以這種區(qū)分作為評論和研究文學的標準,是毫無意義的。 前 言:關于本書我想說的話,吳福輝先生已經(jīng)說得很透徹了。我在這里只補充一點:不將一個地域的文學歸結為一種主要傾向,而是將一個地域文學視為不同傾向構成的整體,并且要把這個整體放到整個民族文學、整個民族文學史的更大的整體中來感受、來思考。這個意思在漳州籍作家研究中是很容易理解的。林語堂、許地山、楊騷這三個重要作家,就分屬于不同的文化派別和文學派別,他們是中國、也是漳州地域不同文化發(fā)展傾向的體現(xiàn)。漳州現(xiàn)代文化發(fā)展的充分性,恰恰在他們構成的這個整體的格局中被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我認為,這就是漳州現(xiàn)代文化為很多地域文化所難以企及的地方。在這里,也有一個對當前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觀察、體驗和研究的觀念問題。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危機常常不是孕育在沒有變化和發(fā)展中,而常常孕育在畸形的發(fā)展狀態(tài)中。“文化大革命”之前的文化是只重政治,而用政治的需要壓迫了經(jīng)濟的發(fā)展、壓迫了文化的發(fā)展,這種畸形的發(fā)展模式造成了以“文化大革命”形式出現(xiàn)的整體文化危機。顯而易見,“文化大革命”之后中國的文化則有一種只重經(jīng)濟的傾向,長此以往,中國的文化發(fā)展還將遇到另外一種形式的文化危機。文化是這樣,文學也是這樣。只有“左翼文學”是不行的,但也不能只有 “右翼文學”。文學傳達的是人的感受和體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相近的人在不同的境遇中也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人們的感受和體驗假若都相同,就不需要傳達、不需要文學了。所以,在文學中簡單區(qū)分先進的文學和保守的文學、現(xiàn)代的文學與非現(xiàn)代的文學、革命的文學與反革命的文學,并以這種區(qū)分作為評論和研究文學的標準,是毫無意義的。就說這點,祝賀《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的出版。2005年12月12日 于汕頭大學文學院 后 記:漳州——人杰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僅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就出現(xiàn)了三位著名作家——他們是林語堂(1895—1976)、許地山 (1893—1941)和楊騷(1900—1957)。他們或出生于漳州,或入籍于漳州,或長期生活于漳州。為此,他們一方面在自己的作品中生動地反映了閩南的社會現(xiàn)實和風土人情;另一方面又走出了漳州,反映了更為廣闊的社會畫面,其作品不僅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珍品,而且也走向了世界。特別是林語堂,對東西方文化的交流更是做出了十分獨特的貢獻。漳州師范學院作為坐落在漳州的一所福建省省屬高等院校,新時期以來一直十分重視對漳州籍三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研究,相繼在報刊上發(fā)表過一系列的學術論文,產(chǎn)生了一定的反響。2005 年5月14至17日,漳州師范學院和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又在漳州聯(lián)合主辦了“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全國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部門等五十多個單位的一百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并提供了八十六篇論文。會上,專家學者們對漳州籍三位現(xiàn)代著名作家的研究現(xiàn)狀、存在問題和發(fā)展前景等問題講行了廣泛深入的研討?!墩闹菁F(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編成的。其中,少部分選人的是漳州師范學院的老師們過去在報刊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而大部分則是從這次研討會的論文中選入的。收入本集時,又請作者對論文進行了反復的修改,其學術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一步。為此,在本書即將出版之際,我們首先應該感謝漳州師范學院的校領導、校直各部門和全校師生員工的大力支持!感謝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欣然同意與我們聯(lián)合主辦研討會!感謝漳州師范學院研究生處、科研處在學科建設經(jīng)費、科研經(jīng)費和學術專著出版基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感謝中文系領導和全系老師們對這次研討會的關心、支持和幫助!如果沒有他們做堅強后盾,這次學術研討會很難開得如此成功!這本論文集也很難出版得這樣順利!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該感謝王富仁、吳福輝、汪文頂、萬平近、朱水涌、陳方競、王曉琴、顧國柱、鄭家建、席揚、徐德明、杜運通、姚楠、周廣璜、賀立華、王兆勝等專家學者給予我們的支持和指導! 感謝錢理群、趙園、張中良、劉勇、李今、易竹賢、曾華鵬、王吉鵬等專家學者對這次研討會的關心!他們或因教學和科研任務繁忙而不能與會,或因身體不適而退掉機票,或在與會途中又因緊急公務而被單位召回,但都以不同的方式給予我們具體指導和幫助!感謝全國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出版部門的專家學者在百忙之中前來出席這次研討會!感謝《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文史哲》、《福建論壇》和《漳州師范學院學報》、《閩臺文化交流》等學術期刊的有關負責人蒞臨這次研討會!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社領導的鼎力相助!感謝王海波作為本書的責任編輯所付出的勞動和心血! 此外,需要特別道歉的是,由于這次研討會收到的論文較多,質量也較高,而論文集的篇幅又很有限,所以只好對部分論文忍痛割愛了,為此,務必請?zhí)峤徽撐牡膶<覍W者諒解!再加上我們的人力、財力、精力和水平所限,本書的編選中肯定會有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專家學者們海涵!同時,也真誠地歡迎提出批評意見,以便于今后改正。最后,還要借此機會高興地告訴大家,經(jīng)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努力,通過不斷培養(yǎng)和引進師資,本學科已經(jīng)形成了一支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合理的較高層次的教學與科研的人才隊伍。近幾年來,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等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幾十篇,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十幾部,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和省部級課題十幾項……本書雖然展示的只是本學科在研究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方面的部分成果,但也可以從中窺見到本學科的風貌。我們將會繼續(xù)努力,把這個學科建設得更好,在學術水平上更上一個臺階。漳州師范學院中文系 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學科 2005年12月

作者簡介

暫缺《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地方籍·地域性·文化敘事與經(jīng)典--《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論集》代序
林語堂“對外講中”思想方法初論
林語堂詩學話語論析
論林語堂《蘇東坡傳》的文獻取向
林語堂的美學思維方式
從《薩天師語錄》的創(chuàng)作看林語堂的文化取向及其表達
林語堂與語言學
論林語堂的紅學研究
試論“論語派”散文的理論建構與實踐
林語堂小品文的文化意蘊
從修辭藝術看林語堂散文的民族語言文化色彩
林語堂《吾國與吾民》對現(xiàn)代人類學發(fā)展的啟示
道家哲學與林語堂的人生觀
林語堂與明清小品
林語堂與老舍“國民性”探討比較論
林語堂與克羅齊
悠閑文化觀:解讀林語堂的一個新視角
文化傳播與融匯構建--林語堂《無所不談合集》論析
林語堂的東西文化觀與“后殖民主義”話語
對女性的尊崇與對男性立場的維護--試論林語堂的婦女觀
論林語堂幽默理論本土化的成功與缺失
順乎自由本性 追覓理想愛情--《紅牡丹》展示的多種愛情類型及意蘊
林語堂與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
近十年來林語堂研究論文的統(tǒng)計分析
許地山與老舍:真正的“良師益友”
《野草》與《空山靈雨》之比較
許地山小說的宗教色彩剖析
試論五四時期許地山對老舍的“提攜輔導”
“有情”世間的煩惱和缺失--關于許地山《空山靈雨》的精神探求
許地山與牛津大學
情韻自奇兩風流--廢名與許地山之比較
許地山小說意象論
論許地山小說的宗教意識與情愛模式
論楊騷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
感情性·形象性·諷刺性--楊騷在雅加達《生活報》發(fā)表的政論評述
“漳州籍現(xiàn)代著名作家全國學術研討會”綜述
編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