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有關家庭教育的讀物逐漸多了起來,但是關于獨生子女教育問題的專著卻難能見到。獨生子女教育和獨生子女成才的問題,是當今中國社會熱點之一?!械莫毶优议L愛子心切,孩子要什么買什么,要怎么樣就怎么樣,對孩子缺乏正確的引導和必要的管束;——有的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只要聽說是對孩子心智發(fā)展有好處的器材,花再多的錢也去買,如電腦游戲機、手風琴、電子琴、鋼琴等,也不問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愛好;——有的獨生子女家長盼子成才,社會上辦什么班都要讓孩子去參加,如美術班、舞蹈班、樂器班、計算機班等,也不管孩子有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在國外,最早將獨生子女教育列為研究專題的是美國學者博漢農。他于1898年發(fā)表論文《家庭中的獨生子女》,認為獨生子女既有溫和、正直、順良、寬容等優(yōu)點,又有自私、撒嬌、嫉妒、固執(zhí)和早熟的缺點。博漢農還把獨生子女歸類為“問題兒童”。以后,德國兒科醫(yī)師內特爾出版了《獨生子女及其教育》一書,將獨生子女的缺點歸咎為兩種原因:一是家長尤其母親的溺愛,一是沒有兄弟姐妹,缺乏教育的重要因素——兒童伙伴。西方心理學的一個分支——排行學派對獨生子女教育問題則完全持悲觀論點。排行學者認為許多獨生子女都“沒有出息”,“只有很少幾個聞名于世的獨生子女干得不錯”。上述觀點不能不使人感到困惑。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講,獨生子女與多子女相比較,都具有更優(yōu)越的成才環(huán)境和條件。特別是在現(xiàn)代社會中成長的獨生子女,他們的活動天地無限廣闊,他們的兒童伙伴多得不勝枚舉,他們并不缺乏教育因素。為了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證明上述論點是站得住腳的。作者瀏覽了世界上眾多名人的自述、自傳、別傳、外傳、軟聞軼事、訪問記,等等。這項工作并非是輕而易舉的。許多名人的自述和傳記中并沒有專門交待他們的排行,這就需要到別的書籍和資料中去搜尋。通過幾年不懈的努力,作者終于在書的海洋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大陸”:許多獨生子女不是沒有出息,而是非常有出息,世界上不少赫赫有名的專家學者、文壇巨匠、文藝界的明星、卓越的領導人、社會活動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工人運動領袖、工商界的巨賈,就是獨生子女出身!為了把這個“新大陸”奉獻給望子成龍、盼子成才的獨生子女家長,使他們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作者在幾年之前就開始醞釀編著《世界獨生子女成才100例》這部書。在漢語中, “百”這個詞既可以表示數目,又可以由原義引申出來,表示眾多的意思。這就恰好可以與排行學者關于“只有很少幾個聞名于世的獨生子女干得不錯”的論點,針尖對麥芒了。對成才的含義,不同的歷史時代、不同的階級,有著迥然不同的標準。所以在選例中特別注意入選人物是否在歷史上起過進步作用這個問題。各例的排列順序,全部以每例主人公的出生年月的先后為序。每例獨立成篇,包括“畢生的偉大成就”、“成才的大概經過”和“成才的重要因素”三個部分。三部分的篇幅長短,因人而異,各有所側重,以突出各自的特色和最富于啟發(fā)性的內容。書中每一例,都力求做到言簡意明,短小精悍。只是對于一些個別特別突出的事例多用了一點篇幅。例如,領導美國戰(zhàn)勝德、日、意法西斯的羅斯福總統(tǒng),他母親為了把他這個獨生子培養(yǎng)成為棟梁之材,認真執(zhí)行一項旨在使小羅斯?!靶撵`純潔高尚”的計劃,并在做法上盡量使他以為是在按照自己的愛好行事。他母親的計劃相當成功,小羅斯福很健康、快樂,而且很聽話。再如,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的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在殖民主義者的監(jiān)獄中度過了漫長的歲月,他為教育自己的獨生女英迪拉,在獄中給女兒寫了200多封信,這200多封牽腸牽肚的家信,既有各方面的知識,又有做人的道理。這200多封家信的教育效果,決非任何其他的教育所能替代,對英迪拉后來的成才助益匪淺。對于像這些特別生動、特別有啟發(fā)意義的事例,作者則不惜花費較多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