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寫意畫,是一種離物象較遠而離心靈較近的藝術。在寫意花鳥畫的發(fā)展中,盡管也離不開題材的更加豐富,形象提煉能力的提高,但自明清以來慣用的題材已經成為一種母題,甚至成為一種容納特定歷史文化內涵的典故,而典故的運用和對母的闡發(fā),卻離不開畫家的個性、識見、體驗以及表現個性、識見、體驗的筆墨。惟其如此,鄧林才在“筆墨當隨時代”中顯露出個人化的感受。她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長女,對歷史、對時代、對世界感受的獨特視角,造成了作品的吞吐大荒和難渾氣象,她“文革”前后隨父浮沉的境遇,新時期中她為不給父親帶來負面影響而在日常生活中約束自己的結果,反而使某些潛意識在大寫意花卉畫的筆墨中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