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大牌記者陶隱親身見聞,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17年統(tǒng)治,13位總統(tǒng),46屆內閣。存新聞之鮮活與生動,取史書之求實與大氣。遍地梟雄,波詭云譎。戰(zhàn)爭、政變、暗殺、政爭、學潮、工潮,什么事都在姓共和制、總統(tǒng)制、聯邦制、君主立憲制、責任內閣制,樣樣都試過中國的現代化之路漫長而曲折。王學泰、吳思、張鳴、雷頤、李亞平、劉蘇里聯袂推薦。從晚清帝國崩潰到民國政府重新統(tǒng)一中國由帝制走向“共和”的轉型史,貫通中國古今歷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理解近現代中國政治的一把鑰匙。對今天來說,民國史也許是中歷史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一段,而1912年到1928的這一段尤為重中之重。至今我們也還不能完全弄清楚,讀明白。后來人回頭望去,許多現象還難以理解:軍閥多是“有槍就是草頭王”的粗人,可有時他們在法律程序面前也會心怯和低頭;那時夠得上知識分子這個稱號的也許就是十幾萬、至多幾十萬人吧,而其政治影響力、其社會示范效應,卻可以是空前絕后。王學泰 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陶菊隱先生的著作,帶我走進軍閥史的研究。先生是民國時期屈指可數的名記者,筆下的人物,他采訪過;記錄的事件,他看著發(fā)生;他的史話,有濃烈的現場感。這種現現場感,借先生生動的文筆,對每個讀它的人,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力。 張鳴 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陶先生這部130余萬字的《史話》,不假任何虛構便把上至袁世凱朝鮮發(fā)跡,下至張學良東北易幟這段長達33年經緯萬端,云譎波詭的歷史說得清楚明白。毫不“戲說”卻通俗生動,確當得起“目光如炬的史學家”(曹聚仁語)之稱。可以說,陶先生是以報道“北洋軍閥”起家的,他不僅對“臺前”發(fā)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對許多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也知之甚詳。雷頤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如果想要了解20世紀初的風云變幻,想要了解民國初期的成績與失敗,想要了解現在從何而來,而又想要不被誤導的話,你就應該認真地讀這一部書。李亞平《帝國政界往事》作者專制帝國如何垮臺?憲政如何建立?又如何瓦解?各種寫入憲法的權力博弈規(guī)則如何演變?yōu)楸┝幎??這本書里都有活生生的演示。本書確實在描述歷史,但它對我們的啟示并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吳思 學者在中國歷史的長河里,“北洋軍閥”這一段自有其非同凡響和意味深長之處。史家論晚清,常繞不過“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語,而本書所記的這一段,可以說正是這“大變局”的高潮一節(jié),它是帝制的終結和“共和”的開始,古老中國從漫長的帝制中掙扎出來,摸索著向“共和”奔去,其意義重大,其影響深遠,后來的觀察者看得越來越明白;這一時期也正是革故鼎新之際,憲法、國會等出現,現代警察制建立,新式學校普及,新聞輿論形成,等等,許多制度直接啟發(fā)著后來的歷史。本書名以“史話”,存新聞之鮮活與生動,取史書之求真與大氣,以140余萬字的篇幅,勾勒了上自袁世凱朝鮮發(fā)跡,下至張學良東北易幟,前后前后33年的一段歷史。作者行文收發(fā)自如,輕松地刻畫出了一大批軍閥與政客的群體雕像,揭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隱聞秘事,軍頭武夫里穿插著舞文弄墨的冷幽默,陰謀算計里隱藏著顛撲不破的人性。雖不假以文學性的虛構,也已驚心動魄;雖然寫的是過去的事,讀來卻活靈活現,如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