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精神生活·意志

精神生活·意志

精神生活·意志

定 價:¥25.00

作 者: (美)阿倫特 著;姜志輝 譯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世界各國教育事業(yè)

ISBN: 9787534373985 出版時間: 2006-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 頁數: 256 字數:  

內容簡介

  如果人們考察由宗教和世俗的理論和傳統(tǒng)所揭示的這個歷史記錄,那么結論是不可避免的:哲學家始終不能解釋某種精神現象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我們相信思想家能對身體作出公正的評價,但不相信思想家能對意志作出公正的評價。但是,哲學家對身體的敵意是眾所周知的,至少自柏拉圖以來是有記錄的。其主要原因不是由于感官經驗的不可靠——因為這些錯誤能被糾正,也不是由于激情難以駕馭——因為激情能被理性制服,而僅僅是由于我們的身體需要和欲望的不可救藥的本質。正如柏拉圖正確強調的,身體始終“想得到照料”,即使在最有利的環(huán)境中——健康和空閑,以及秩序井然的國家——身體也因其反復無常的要求而打斷思維的我的活動。根據洞穴比喻,身體迫使哲學家從理念世界回到人間事務的洞穴。(人們通常把這種敵意歸咎于基督教對肉體的敵意。這種敵意不僅僅是古老的;人們甚至認為,基督教信條之一,即不同于古代關于靈魂不死的思想的肉體復活,不僅僅與神秘主義的一般信念,而且也與古典哲學的一般概念形成鮮明的對比。)當然,思維的我對意志的敵意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敵意。在這里,沖突發(fā)生在兩種不能共存的心理活動之間。當我們形成一種意志力的時候,也就是當我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將來計劃的時候,我們并沒有像我們關注一系列思想那樣,離開現象世界。就思維和意志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tài)而言,它們是不相容的;確實,思維和意志都把目前不在場的東西呈現給我們的精神,不過,思維使存在的東西或至少曾經存在的東西進入綿延的現在,而意志延伸到將來,在一個不存在這種確定性的領域里活動。我們的心理器官——不同于精神的靈魂——憑借預期,能處理從未知事物的領域進人其中的東西,而預期的主要方式是希望和恐懼。這兩種感情形式有內在的聯(lián)系,其中的每一個感情都傾向于轉變?yōu)槠浔砻嫔系膶α⒚妫捎诜秶牟淮_定性,這些轉變幾乎是自動的。任何一種希望本身都包含恐懼,任何一種恐懼都因轉變成一種相應的希望而得到解除。由于它們的轉變及其不穩(wěn)定的和令人不安的性質,古典時代把它們列為潘多拉盒子里的有害禮物。

作者簡介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1906~1975)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chuàng)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馬堡和弗菜堡大學攻讀哲學、神學和古希臘語,后轉至海德堡大學雅斯貝爾斯的門下,獲哲學傅土學位。1933年納粹上臺后流亡巴黎,1941年到了美國。自1954年開始,阿倫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社會研究新學院、紐約布魯克林學院開辦講座,后擔任過芝加哥大學教授、社會研究新學院教授。其主要著作有:《極權主義的起源》《人的條件》《黑暗時代的人們》《康德哲學講座》等。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章 哲學家和意志
1.時間和心理活動
2. 意志和近代
3.對中世紀之后哲學關于意志的主要反對意見
4.新事物的問題
5.思維和意志之間的沖突:心理活動的格調
6.黑格爾的解決辦法:歷史哲學
第二章 我在行動時對自己提問:精神的人的發(fā)現
7.選擇能力:預先考慮,意志的先導
8.使徒保羅和意志無能
9.愛比克泰德:意志全能
10.奧古斯?。鹤钤绲囊庵菊軐W家
第三章 意志和理智
11.托馬斯·阿奎那和理智的優(yōu)先性
12.鄧斯·司各特和意志的優(yōu)先性
第四章 結論
13.德國唯心主義和“概念的彩虹”
14.尼采對意志的否定
15.海德格爾的不愿意的意志
16.自由的深淵和時代的新秩序
編者后記
附錄:判斷(康德政治哲學講課節(jié)錄)
索 引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