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
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xué)/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dǎo)航
我的賬戶
我的書架
首頁
新聞資訊
每日一讀
國學(xué)/古籍
出版圖書
讀書導(dǎo)航
文學(xué)
|
小說
|
傳記
|
青春文學(xué)
|
藝術(shù)
|
散文隨筆
|
收藏/鑒賞
|
人文社科
|
經(jīng)濟管理
|
自我實現(xiàn)/勵志
|
生活時尚
|
教育/教材
|
考試
|
少兒/童書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出版圖書
文學(xué)藝術(shù)
小說
中國古典小說
元曲三百首鑒賞辭典
元曲三百首鑒賞辭典
定 價:
¥20.00
作 者:
隋樹森
出版社:
上海辭書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元代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京東 (¥15.90)
當(dāng)當(dāng)網(wǎng) (¥18.00)
中國圖書網(wǎng) (¥17.00)
ISBN:
9787532620494
出版時間:
2006-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41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越調(diào)]小桃紅楊果滿城煙水月微茫,人倚蘭舟唱。常記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美人笑道,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拘√壹t】是越調(diào)中常用的曲牌之一。楊果是“工文章,尤長于樂府”(《元史》本傳)的元代早期散曲作家,他一共寫了十一支【小桃紅】,見于《陽春白雪》者八支,沒有題名;見于《太平樂府》三支,題作《采蓮女》。他的散曲,文采很美,《太和正音譜》說他的曲“如花柳芳妍”,是符合他的風(fēng)格特征的。由于這個時期的散曲剛從樂府民歌和兩宋詞演化而來,因而帶有濃厚的民歌和宋詞的色彩。這支散曲是歌頌?zāi)信畱偾榈?,是從南朝樂府《采蓮曲》發(fā)展而來的,如曲中言舟則木蘭,言溪則若耶,美則似蓮花,情則如藕絲,都是分別襲用了戎昱的“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李白的“若耶溪畔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梁元帝的“蓮花亂臉色,荷葉雜衣香”和盧思道的“擎荷愛園水,折藕弄絲長”的語意的。詩人以江南水鄉(xiāng)為背景,采蓮唱歌為媒介,巧妙地表達了青年男女互相愛慕的情懷。在曲的開端,詩人給他的主人公安排了一個月上柳梢、霧滿江城的幽靜環(huán)境。一個裝飾得很好的小舟,依稀有人斜倚在船榜上低唱著、傾訴著。那倩影兒是熟悉的,歌喉兒也是熟悉的。他驀然想起,那不是曾經(jīng)在若耶溪畔遇著的美人兒嗎?若耶,是會稽(今浙江紹興)若耶山下的一條小溪,相傳是西施浣紗的地方,所以又叫“浣紗溪”。當(dāng)然,這不一定是實指,但讀者一看到若耶,就要聯(lián)想到那位富于傳奇色彩的西施,從而給那位倚舟低唱的美人兒,平添了幾分傾國傾城的顏色。如果說曲的前三句是曲中男主人公的目之所見,耳之所聞,身之所歷,憶之所及,那么“隔三湘,碧云望斷空惆悵”兩句,就是他向?qū)Ψ絻A訴自己的愛慕之殷和相思之深了。它渲染了時間的久遠和空間的遼闊,在時空設(shè)計的藝術(shù)上是很成功的?!坝浵喾辍卑褧r間的跨度搭在若耶初逢到江城再見的漫長歲月上,而“隔三湘”則是把空間的跨度架在從吳越到荊湘的千山萬水間。這期間雁足無憑,秋水望穿,無計得消息,只有臨風(fēng)惆悵而已。詩人在這里讓時間與空間分設(shè)對映,而又讓時空的字面隱藏在無窮的離愁別恨中,從而增加了曲的層次,豐富了曲的內(nèi)涵,深化了曲的意境,留給了讀者更加廣闊的想象天地。曲的結(jié)尾,又以極大的跳躍性,從意脈上連接男女主人公的互訴互答?!懊廊诵Φ?,蓮花相似,情短藕絲長。”這嫣然的一“笑”,包含了嗔和憐等復(fù)雜的感情,她不相信水遠山長能夠隔斷他們的消息;更不相信年深月久能夠沖淡他們的感情,于是運用樂府民歌的藝術(shù)手法,以生動形象的比喻,含蓄委婉的語言,作出了巧妙的回答:言自己對于愛情,像蓮花一樣,出污泥而不染;而怕對方在愛情問題上,像“憐(蓮)花”一樣,色衰而愛弛。自己對于舊好,像藕絲一樣,連綿不斷;而對方是不是喜新厭舊,缺乏深厚的感情?一喻兩譬,一言多意,充分體現(xiàn)了語言的密度美,即在有限的文字中包含了很多的信息量,表現(xiàn)了豐富的審美情趣,給了讀者很多的美感體驗和美感想象。語言的密度,是詩歌語言美的共同標(biāo)志和共同規(guī)律。這也就是這支小令獲得不朽的藝術(shù)生命力的原因。(羊春秋)P1-2
作者簡介
隋樹森1906—1989字育楠,原籍山東省招遠市東良村人,元曲研究專家。[編輯本段]生平190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父親曾在前清政府做過軍機處抄繕“供事”(辦事員)的小官,后棄政從商。1928年考入“北京師范學(xué)校(北京師范大學(xué))”就讀。其在校讀書時就有小說發(fā)表于《東方雜志》、《國聞周報》等報刊上;并且翻譯了日本文學(xué)博士兒島獻吉郎的《中國文學(xué)概論》,被上海世界書局編入「文化科學(xué)叢書」,并改名為《中國文學(xué)》,與方壁[茅]的《西洋文學(xué)》列為姊妹篇出版。隋先生在這段期間也有相關(guān)著作,如出版了《文學(xué)通論》、《古詩十九首集釋》等。1932年學(xué)校畢業(yè)后曾在山東省立惠民中學(xué)、萊陽鄉(xiāng)村師范學(xué)校、濟南女子師范學(xué)校任教國文。1937年抗戰(zhàn)軍興,隋樹森抵達四川,在重慶國民政府教育部之國立編譯館任職。因為隋氏通曉日文因此翻譯了同時期許多日本漢學(xué)大作,如青木正兒的《中國文學(xué)概說》(1938)、《元人雜劇序說》(1941)、鹽谷溫的《元曲概說》(1947)……正是為翻譯了這些日本學(xué)者有關(guān)元曲的著作之故,隋先生“逐漸對元曲研究發(fā)生了興趣 ”。而且這些作品促進國人對元曲的研究起了積極作用。在1947年開始從事《全元散曲》編纂的工作。此外,他還寫了許多散文游記,且編為《巴渝小集》出版。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長期在北京出版總署圖書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也對他日后編輯《全元散曲》提供莫大助益。50年代以后,他便廣搜博覽,從各種元曲版本中選出62種明人臧茂循《元曲選》所未收錄者,編成了《元曲選外編》(戲?。?,為研究元雜劇者提供了方便。歷時17年,1964年他編輯出版了《全元散曲》(上、下冊),此書收羅詳備,校勘精審,對于研究元代散曲有重要參考價值。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此書開啟了元散曲研究的一個新時代,其沾溉學(xué)林,功莫大焉。此外,他還校訂、編輯有《陽春白雪》、《樂府新聲》、《樂府群玉》、《太平樂府》、《全元散曲簡編》等元人散曲總集。并著有《元人散曲概論》(發(fā)表于《中華文史論叢》22期,1982年2期)、《北曲小令與詞的分野》等多篇學(xué)術(shù)論文,后輯為《元人散曲論叢》。其他已成書但至1986年尚未出版的有《新校樂府群玉》、《曲論存稿》、《雍熙樂府曲文作者考》、《棗軒曲論匯稿》、《東瀛中國文藝論文譯叢》等;與他人合編的書有:《古代散文選》、《古文選讀》、《中國古典文學(xué)名著提要》、《語文學(xué)習(xí)講座叢書》等。[編輯本段]主要貢獻總括來說,隋樹森在曲學(xué)方面的貢獻可以有:整理、搜集元代散曲作品學(xué)術(shù)研究的第一部就是要先擁有資料,資料豐富對于研究才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元曲因為不受重視,早期有作品別集問世者也少(只有4人),因此在輯佚上也是困難重重。早期學(xué)者雖有許多卓越成就,但是直到隋先生編輯、整理《全元散曲》后才是元曲(散曲)研究的一大突破。對元曲理論、創(chuàng)作的研究隋樹森先生在《全元散曲簡編》〈導(dǎo)言〉與〈元人散曲概論〉可說一篇元散曲概論,里邊就有敘述到對元人散曲理論與創(chuàng)作的狀況。他也看到一些散曲活潑的藝術(shù)性,而不是被格律束縛的呆板形式。[編輯本段]相關(guān)參考文獻《隋樹森自傳》收入《中國當(dāng)代社會科學(xué)家(第四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3年),頁270-278《隋樹森與元曲研究》 何貴初 東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5:1 頁108-110 2003年1月《術(shù)業(yè)專攻嘉惠后學(xué)——隋樹森先生的元曲研究》 王菊艷 沙洲職業(yè)工學(xué)院學(xué)報6:1 頁- 2003年6月《隋樹森與元曲的校輯工作》 何貴初 讀者良友 1985.11.01.《今編總集型遼金元總集敘錄》 劉達科 晉圖學(xué)刊2003年第3期(總76期) 頁76-78中國大百科全書智慧藏「全元散曲」條
圖書目錄
出版說明
篇目表
正文
篇目筆畫索引
本目錄推薦
01
奧德賽
01
奧德賽
02
飄(全2冊)
02
飄(全2冊)
03
二王詩詞集
03
二王詩詞集
04
儒林外史(全譯本)
04
儒林外史(全譯本)
05
失樂園
05
失樂園
06
儒林外史
06
儒林外史
07
閱微草堂筆記
07
閱微草堂筆記
08
子不語(精裝注釋本 精)…
08
子不語(精裝注釋本 精)
09
羅剎海市
09
羅剎海市
10
玄奘西游記
10
玄奘西游記
掃描二維碼
關(guān)于讀書
免責(zé)聲明
讀書目錄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