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論述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自然地理邊際效應的著作。全書共分4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自然地理界面的有關理論問題,包括自然地理界面的概念與性質、邊際效應及其特點、類型、研究意義等;第二部分論述了秦嶺—黃淮平原交接帶的范圍劃分和自然地理特征;第三部分探討了秦嶺—黃淮平原交接帶的一些自然地理邊際效應的表現(xiàn)和成因,包括地貌作用弱化效應、坡地暖帶效應、暴雨集聚效應、相對干旱效應、降水和徑流與其時間變化的正相關關系效應、河流減水效應、土壤物質淋溶和累積強化效應等;第四部分論述了山地—平原交界帶的資源、災害和開發(fā)問題。本書適用于地理學和生態(tài)學的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地理專業(yè)、生態(tài)專業(yè)、環(huán)境專業(yè)及其他相關專業(yè)的教師、研究生、高年級學生以及從事自然地理系統(tǒng)界面研究與開發(fā)的廣大工作者閱讀和參考。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自然地理界面及其邊際效應 第一節(jié) 自然地理界面的概念與性質 第二節(jié) 自然地理界面邊際效應 第三節(jié) 自然地理界面的類型 第四節(jié) 自然地理界面研究的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的范圍與自然地理特征 第一節(jié) 范圍的確定 第二節(jié) 地質背景與地貌特征 第三節(jié) 氣候特征 第四節(jié) 水文特征 第五節(jié) 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土壤及其分布 第六節(jié) 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植被及其分布 第七節(jié) 秦嶺—黃淮平原交界帶自然景觀結構特征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地貌作用弱化效應 第一節(jié) 地貌演化階段和地貌作用的特征 第二節(jié) 地貌作用弱化效應的地殼運動背景 第三節(jié) 地貌作用弱化效應的古地理背景 第四節(jié) 地貌作用弱化效應的成因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坡地暖帶效應 第一節(jié) 平均氣溫的估算 第二節(jié) 坡地暖帶效應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坡地暖帶效應的成因 第四節(jié) 坡地暖帶效應的季節(jié)變化 第五節(jié) 坡地暖帶效應的資源和災害意義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暴雨積聚效應 第一節(jié) 暴雨的時空分布特征 第二節(jié) 暴雨的成因 第三節(jié) 暴雨集聚效應的表現(xiàn)與成因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相對干旱效應 第一節(jié) 干旱指標的建立 第二節(jié) 歷史時期旱澇等級序列的重建 第三節(jié) 干旱基本規(guī)律與相對干旱效應的表現(xiàn) 第四節(jié) 干旱與相對干旱效應的成因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降雨、徑流與其時間變化正相關關系效應 第一節(jié) 降水量與其時間變化的正相關關系 第二節(jié) 徑流與其時間變化正相關關系效應 參考文獻 第八章 河流減水效應 第一節(jié) 河流水源地的分布與成因 第二節(jié) 河流減水效應的表現(xiàn) 第三節(jié) 河流減水效應的驅動因子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土壤物質強淋溶效應 第一節(jié) 土壤化學組成與性質 第二節(jié) 土壤物質的遷移和積累規(guī)律 第三節(jié) 土壤物質強淋溶效應的表現(xiàn)與成因 參考文獻 第十章 山地—平原交界帶資源災害與開發(fā)整治 第一節(jié) 山地—平原交界帶資源特征 第二節(jié) 山地—平原交界帶自然災害特點 第三節(jié) 山地—平原交界帶的開發(fā) 第四節(jié) 山地—平原交界帶的環(huán)境保護 第五節(jié) 山地—平原交界帶治理工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