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會福利與福利社會學
第一節(jié) 社會福利的緣起和發(fā)展
一 社會福利產生的緣由
二 社會福利形態(tài)的變遷
第二節(jié) 社會福利概念辨析
一 社會福利概念界定的困難性
二 國內外學者的解釋
三 兩組相關概念及其關系
第三節(jié) 福利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性質
一 福利社會學的研究對象
二 福利社會學的性質和內容
三 有關研究方法的思考
第二章 社會學視野下的福利觀
第一節(jié) 古典社會學的福利觀
一 斯賓塞與社會福利
二 涂爾干與道德福利
三 韋伯與官僚福利
第二節(jié) 結構功能主義的福利觀
一 結構功能主義的基本觀點
二 結構功能主義對福利的認識
三 結構功能主義的福利理論流派
四 簡要評價
第三節(jié) 社會沖突論的福利觀
一 社會沖突論的基本觀點
二 社會沖突論對福利的認識
三 簡要評價
第三章 主要社會思想流派的福利觀
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福利觀
一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福利觀
二 列寧的福利觀
三 鄧小平的福利觀
第二節(jié) 西方社會福利思想的三大支柱
一 民主社會主義
二 新自由主義
三 “第三條道路”
第三節(jié) 女權主義、生態(tài)主義和社會發(fā)展理論
一 女權主義
二 生態(tài)主義
三 社會發(fā)展理論
第四章 社會福利制度
第一節(jié) 社會福利制度產生的原因與影響
一 社會福利制度的內涵、構成要素及特征
二 社會福利制度產生的緣由
三 社會福利制度的社會影響
第二節(jié) 社會福利制度的類型
一 社會福利制度的分析框架
二 蒂特馬斯的“三種模型”
三 艾斯平一安德森的“三個世界”
四 福利制度分類方法之比較
第三節(jié) 當代中國的社會福利制度
一 中國社會福利制度的歷史變遷
二 傳統(tǒng)社會福利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 社會福利制度重構的思路
第五章 社會福利對象
第一節(jié) 福利對象區(qū)分與福利需求
一 福利對象及其區(qū)分
二 社會福利需求
三 福利需求滿足的優(yōu)先性
第二節(jié) 弱勢群體的福利需求及訴求
一 弱勢群體及其生存狀態(tài)
二 弱勢群體的福利訴求
三 弱勢群體的增權和福利保障
第六章 社會福利供給
第一節(jié) 家庭
一 家庭福利功能的不可替代性
二 西方家庭福利角色與功能的變遷
三 中國家庭福利角色與功能的變遷
第二節(jié) 社區(qū)
一 社區(qū)服務與福利供給
二 我國社區(qū)服務的發(fā)展
三 目前我國社區(qū)福利供給的重點
第三節(jié) 非營利組織
一 非營利組織的概念界定
二 我國非營利組織在福利供給中的作用
三 政府職能轉變與非營利組織的發(fā)展
四 非營利組織自身的組織與能力建設
第四節(jié) 政府
一 政府作為福利提供者的必要性
二 我國政府在福利供給中的作用
第五節(jié) 社會福利供給網絡的整合問題
一 社會福利供給網絡整合的意義
二 中西方社會福利供給網絡比較
三 當今社會福利供給體系的三種類型及其思考
第七章 社會福利的實現(xiàn)方式
第一節(jié) 第二次分配
一 第二次分配及其含義
二 第二次分配的實現(xiàn)途徑
三 第二次分配的社會整合功能
第二節(jié) 慈善:第三次分配
一 慈善的第三次分配功能
二 慈善過程中的三個主體及其關系
三 慈善實現(xiàn)過程的三大載體
四 關于我國慈善事業(yè)的制度建設
第三節(jié) 社會投資
一 再分配福利國家的困境
二 社會投資的內容與特征
三 資產建設社會政策
第八章 全球化與當代中國的社會福利
第一節(jié) 全球化、風險社會與社會福利
一 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福利
二 風險社會與社會福利
第二節(jié) 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福利
一 單位化福利體制及其解體
二 人民公社保障體制及其解體
三 當前我國社會福利體制重構的特點
第三節(jié) 我國社會福利建構的原則和方向
一 社會福利在和諧社會中的建構功能
二 我國社會福利發(fā)展的基本原則
三 我國社會福利發(fā)展的基本項目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