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情愛困惑空前走俏的時代。在愛情和婚姻兩者之間,我們經常處于游離的狀態(tài)。親情遠比愛情、激情更有價值,需要審慎地對待離婚。女人視角的女人故事、女人感悟,回腸蕩氣的真情,滿懷人性的資助,體貼入微的建議,無論你面對怎樣的情感困惑,幾乎都可以在這里向方剛尋求幫助…… 這是一本既好看又實用的書,是作者方剛多年間進行情愛咨助工作的手記。這些手記或是咨助個案的全程紀錄,或是咨詢信件的簡短回復,作者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曾經幫助過當事人。哀婉纏綿的故事,回腸蕩氣的真情,滿懷人性的咨助,體貼入微的建議;為25歲至35歲已婚者的解答他們的煩惱。 我們不能夠簡單地說,文化層次與職業(yè)上的差異便會注定婚姻雙方的不 和諧以及家庭暴力的出現。我們甚至不能夠說,家庭暴力與個人文化素質低 是形影相隨的。但是,顯然這二者之間有著某種雖非必然,卻幾率很高的聯 系。 家庭暴力不能完全等同于野蠻,它實則具有很深的心理淵源。 按照精神分析學的觀點,在家庭中施暴的男子,多有過不愉快的幼年經 歷,或成長于具有家庭暴力傾向的家庭環(huán)境中,其父母之間的關系同樣是不 穩(wěn)定和多沖突的。成年之后,他們在對于人際關系的理解以及社會交往能力 上,是有欠缺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同樣也是受害者。然而,這僅僅是 心理醫(yī)生對癥下藥的著眼點,并不能夠成為他們繼續(xù)施暴的理由。 婚姻中受到暴力傷害的個人,唯一的出路是進行抗爭,軟弱與妥協(xié)只會 助長對方的氣焰。家庭暴力與家庭矛盾不屬于同一性質,對于后者,我們通 常應該采取寬容、理解、協(xié)調的態(tài)度。而對于前者,應該在第一次家庭暴力 出現之際,便表現出明確的強烈反抗。并進行最堅決的斗爭。 本個案中的女主人公,雖然身受生命危機與家庭暴力的雙重打擊,但她 最后終于勇敢地走了出來。便發(fā)現:離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樣灰暗。 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