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尊敬老人
黃香扇枕溫席
子路背米孝母
拓拔宏為父吸
陸績?yōu)槟覆亟?
閔子騫感動后母
等
二、尊師重教
顏回食污飯
張良拾鞋
程門立雪
魏文侯拜段木為師
秦始皇跪拜荊條
等
三、勤奮好學
匡衡鑿壁借光
“囊螢”與“映雪”
王羲之洗筆成墨池
李白河邊立大志
孔子讀書韋編三絕
等
四、聰明智慧
曹沖稱象
王戎不食知李味
司馬光砸缸救人
文彥博巧計取球
王允之裝醉脫身
等
五、謙虛謹慎
孔子求教采桑娘
劉備求賢三顧茅廬
劉秀拒絕封禪
李白輟筆黃鶴樓
歐陽修一日千里
等
六、勤儉節(jié)約
曹操怒殺兒媳
漢文帝不建露臺
重耳暖不忘寒
季文子以儉強國
張居正拒付重金
等
七、勇敢無畏
李寄斬蛇除害
武則天勇降烈馬
荊軻刺秦王
吳起為變法獻身
樊噲闖宮
等
八、精忠報國
屈原沉江
岳飛冤死風波亭
戚繼光抗倭
鄭成功收復臺灣
林則徐虎門銷煙
等
九、堅守節(jié)操
蘇武北海守節(jié)操
文天祥丹心照汗青
伯夷叔齊不食周粟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
傅青主氣節(jié)忠貞
等
十、敬業(yè)愛民
林則徐封倉救災
魏征諫阻封禪
張仲景坐堂治病
蘇軾治理杭州
海瑞備棺上書
十一、清正廉潔
子罕以不貪為寶
包拯擲硯羚羊峽
歐陽修誡侄
鄭板橋赴宴
林則徐與“五不準”
等
十二、仁義善良
蘇軾畫扇濟困
鄭板橋認師助人
王維栽培窮童
愛兵如子的吳起
羊角哀和左柏桃
等
十三、誠實守信
曾子殺豬教子
范仲淹封金不納
明山賓 賠本賣牛
卞和求真三獻美玉
季札掛劍還心愿
等
十四、胸懷坦蕩
毛遂自薦
負荊請罪
祁黃羊薦人
班超做事光明正大
李沆不奏密報
等
十五、寬容謙讓
孔融知禮讓梨
齊桓公拜仇人為相
韓信胸懷大志
吳章不記前嫌
衛(wèi)青寬厚待人
等
十六、自省自察
白居易細行律身
晏子辭管家
諸葛亮降級自責
自刎殉職的李離
皇甫績自請三十大板
等
十七、大公無私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
卜式捐獻財產
陳壽寫史不徇私情
霍去病為國不顧家
等
十八、自強不息
愚公移山
勾踐臥薪嘗膽
司馬遷忍辰著《史記》
蘇秦刺股苦讀
華佗自強成名醫(yī)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