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起這摞沉甸甸的新一代鋼鐵材料制備技術研究成果,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桃李有著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實,雖然它們不說話,但仍然會吸引人們到樹下賞花嘗果,以至樹下走出一條小路,姜茂發(fā)教授就是以他高尚的師德贏得了學生們的崇敬。先生學識淵博,才思敏捷,談吐幽默,品德一如陽春白雪,令人神往。先生出身貧寒之家,僅幾間茅屋,且遠居深山,棲身棲霞。然而路遠難阻求學之志,家貧不無上進之心。作為“文革”后東北大學鋼鐵冶金學科的首屆大學畢業(yè)生,先生以優(yōu)異的成績和過人的才華被國家公派出國深造,遠赴東瀛尋求振興民族鋼鐵工業(yè)之路。在日本度過幾載寒暑、數度光陰。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后,婉拒諸多邀約毅然回國,甘做園丁育桃李。獨特的人生經歷煉就了先生堅毅、樂觀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這些都充分體現在他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上。千人千性,但對每一名學生,先生都能以其虛懷若谷的胸懷予以接納,并以極端負責的態(tài)度為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培養(yǎng)方案,搭建展示才華的舞臺,從而使其快樂成長,獲取真知。在先生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先生門下所有學子都以研究室為家。“聚為一團火,散作滿天星”。是這個集體的集中寫照。任何人走進先生門下,便深深融進了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家庭氛圍之中,從此便親如兄弟,情同手足。大家相聚在這里,那種團結協作、萬眾一心的熱情恰似一團雄雄火焰,光芒萬丈;離開這里,則踏遍千山萬水,遍布世界各地,化作了照亮浩瀚星空的顆顆明星。《新一代鋼鐵材料制備技術》見證了先生門下諸多學子的成長歷程,其中當然也凝結了先生的無數心血。透過這部厚厚的文稿,我們仿佛可以清晰地看到:夜燈下,先生那伏案改稿的背影;風雪中,先生那趕往實驗室的匆匆腳步;淡淡煙霧中,先生那凝重的思索表情……《新一代鋼鐵材料制備技術》的出版,適逢中國鋼鐵工業(yè)即將邁入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階段。對于先生及其門下諸學子來說,這并不意味著結束,而僅僅是一個開始。伴隨著東北大學向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不斷邁進的鏗鏘腳步,先生及其門下的全體學子將繼續(xù)努力上進,爭取為共和國鋼鐵工業(yè)的發(fā)展進步不斷作出新的貢獻。最后,以先生的話寄語《新一代鋼鐵材料制備技術》讀者:“抓根本,重人品,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厚基礎,學本領,提高自身業(yè)務素質;勤陶冶,練內功,提高個人文化素質;強體魄,積本錢,提高身體心理素質;勇創(chuàng)新,寬適應,成為國家棟梁之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