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湯達(Stendlhal1783-1842),原名亨利·貝爾(HenriBeyle),是法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以其進步的思想傾向,真實而深刻地揭露社會現實,并通過人物的心理活動出色地刻畫典型人物的性格,從而贏得了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長篇小說《紅與黑》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最高峰。司湯達死于1842年,他的文學聲望,遲至50年后的19世紀末才到來。他在世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承認他的“小說家天才”。巴爾扎克算是惟一的一位。但巴爾扎克文章的發(fā)表,是在司湯達臨死前兩年。他對“情感”的問題很敏感。他七歲時失去母親,刺痛他的心。他感到孤獨,同時產生對父親的怨恨。他一生都在強調喪母后家中的沉悶壓抑氣氛。父親也許是愛他的,但他從此感受不到這份愛。他主要以長篇小說聞名于世。他被視為19世紀上半葉法國最具獨創(chuàng)性、最復雜的作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