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煲?,?906~1985)當代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元定,號一之,另有筆名張無諍、鐵池翰等。祖籍湖南湘鄉(xiāng),生于江蘇南京。上小學和中學期間,讀了不少中外文學作品。1922年寫作滑稽和偵探小說,在《禮拜六》雜志發(fā)表短篇《新詩》。1924年中學畢業(yè)后入上海美術??茖W校學畫一年。1926年進北京大學預科。翌年退學,當過家庭教師、職員和編輯等。1929年發(fā)表短篇《三天半的夢》。1931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參加它的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的工作,協(xié)助編輯《十字街頭》等刊物。創(chuàng)作產量日豐,面向現(xiàn)實,內容充實,給文藝界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這時所寫短篇有《從空虛到充實》、《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團圓》、《萬仞約》、《春風》、《追》等集子,他的小說以諷刺與幽默善長。寫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識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現(xiàn)實的虛偽與丑惡,抨擊畸形社會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這時期還寫有長篇小說《鬼土日記》、《齒輪》、《一年》、《洋涇浜奇?zhèn)b》、《在城市里》,中篇小說《清明時節(jié)》,兒童文學作品有長篇童話《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中篇小說《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于生動活潑的故事講述之中,推動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fā)展。主人公王葆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天真活潑,富于幻想。當他演算數學題遇到困難,或在科學小組搞電磁起重機不順利,就幻想有一個會施魔法的寶貝來幫他排除困難。不久,這寶貝——寶葫蘆果真得到了。寶葫蘆大顯神通,讓王葆吃到熏魚、蔥油餅、核桃糖等許多美味的食品。地圖、飛機模型,都不用他親手制作就出現(xiàn)了;他想釣魚,鐵桶里就裝滿了鮮活的金魚,而且連魚缸也有了。但寶葫蘆后來卻給他帶來不少“災難”,幫了不少倒忙……寶葫蘆雖然滿足了王葆“要什么有什么”的欲望,但這種滿足卻是靠偷竊與占有取得的,這給心靈純潔的王葆帶來沉重的精神負擔,他因此射避家長與同學,終日惶惶不安,一件珍愛的寶貝成了心頭的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