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是中國歷史上號稱“康乾盛世”的封建社會后期盛期,清王朝經過康熙、雍正、乾隆諸帝采取一系列經濟恢復措施和治理,已形成一個堅強統(tǒng)一的國家。隨著農業(yè)生產的恢復和增長,商品經濟有一進一步發(fā)展,工場手工業(yè)也活躍起來,全國涌現一批繁華富庶的商業(yè)城市。經濟的繁榮為文化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也促使繪畫藝術出現適應各階層需要的多種風格流派。清代中期的畫壇,山水畫領域聲勢最為熾盛的是承襲初王原祁、王翚畫風的婁東和虞山派;花鳥畫領域則盛行繼承惲壽平面風的毗陵派。這些畫派得到皇室和貴族的常識、扶植。被奉為“山水正宗”和“寫生正派”。在此期間,清皇家宮廷畫派也臻于興盛階段,四王派山水和惲派花鳥深深澤被著宮廷畫家,此外,追示宋代院體工筆重彩花鳥畫和沿襲明代的工筆人物畫亦振興一時。同時吸收西洋明暗表現法和透視原理的中西合璧畫風頗受皇室青睞。四王吳惲流派和宮廷繪畫所追求的儒雅高邁、清麗柔媚、精致浮華等藝術趣味,趨合了帝王、達官貴人和上層文人的審美品位,得到廣泛的播揚,因而也就成為主流性的繪畫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