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堆畫是中國西部陜北延川地區(qū)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chuàng)造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地域性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布堆畫與棉布相伴而生,是中國原始勞動形態(tài)——男耕女織的產物,其雛型源于陜北農村婆姨日常中的針線活。陜北黃土高原山高溝深,自然條件艱苦,整日勞作在外的漢子們的衣服磨損較快;頑皮的孩子爬坡上樹,常常是補了這兒又是那兒。所以,心靈手巧的婆姨們在補釘處層層堆摞、厚厚縫衲,久而久之形成了不規(guī)則的圖案,既美化生活,又耐磨耐穿。另外,婆姨們在縫制新衣的時候有意在衣服上縫綴一些動物、花草圖案,以此傳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所創(chuàng)作的布堆畫作品大都以傳統(tǒng)文化、民間傳說為題材,常見的有麒麟送子、門神、照雀老漢、龍王爺、灶君等等;而以劉潔瓊、高麗萍、郭如林等為代表的中青年作者大都以現實生活為題材,展示他們對生活的強烈感受,作品寓意深刻,充滿了生命的張力。我相信隨著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步伐的邁進,延川布堆畫這門古老的民間藝術仍會在不斷探索中發(fā)展下去,同時也一定會吸引更多的中外朋友喜歡、關注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