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伯星,一九三九年生,浙江湖州人,《浙江日報》社主任編輯。早年就讀于浙江美術學院,長期從事美術編輯與美術創(chuàng)作,曾獲首屆“徐悲鴻獎學金”個人獎。后專事歷史人物畫與界畫創(chuàng)作,以“史藝同構”稱譽畫壇。同時,研究南宋史與杭州地方史凡二十余年,著有《南宋的杭州》-書,發(fā)表《血濺鳳凰山》等南宋題材中短篇歷史小說、《南宋畫院始建年代與李唐生平考》等美術史論多篇。在第三屆國際宋史暨岳飛學術研討會上,首次提出“宋高宗功大于過”的觀點,為大會所采納。歷年來為各報刊發(fā)表的介紹文史知識的散文,約二十萬字。并為各地博物館設計創(chuàng)作了眾多歷史畫,以真實再現(xiàn)歷史風貌而廣受好評。故有評日:“縱橫(文、史、畫)三界,一以貫通,而不受知識分割的掣肘。可謂獨步江南,無出右者?!焙采痪湃晟?,浙江慈溪人,《浙江日報》社主任記者。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和外事報道。為日本《靜岡新聞》撰寫特稿十余年,共發(fā)表二十萬文字,有部分作品曾兩次參加國際友好城市交流成果展,多篇作品獲獎。與日本《靜岡新聞》合作編著《友好的10年》-書,在日本出版,獲省對外書刊一等獎。在國家級刊物發(fā)表論文多篇,對地方報紙開展國際新聞交流和海峽兩岸新聞交流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研究。其中《談談地方報紙開展國際新聞交流》編入《世界學術文庫》,獲學術貢獻獎金獎。《淺議海峽兩岸新聞交流》發(fā)表后,作者應邀出席海峽兩岸共同舉辦的學術研討會,論文編入《中國社科研究文庫》、《中國百業(yè)論著精粹》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