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命令說明和實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介紹了SolidWorks2005的使用方法,包括零件、裝配和工程圖3個應用環(huán)境中的各種主要的操作技術,并針對設計意圖控制、設計重用和設計系列化等工程需求介紹了幾何約束、方程式、派生零件、關聯(lián)設計和配置等技術實現(xiàn)方法。同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參數(shù)化、變量化、特征技術、自頂向下設計等與當前CAD領域相關的工程概念。通過本書,讀者可以從總體上把握SolidWorks的基本功能方法,順利完成產品設計的各種任務。隨書所附光盤為書中范例源文件、效果文件和多媒體演示文件。該書適合自學用戶、制造類企業(yè)的工程技術人員、工業(yè)設計人士和在校理工科學生使用。本書前言關于本叢書經過多年的推廣,CAD技術已經廣泛地應用在機械、電子、航天、化工、建筑等行業(yè)。應用CAD技術起到了提高企業(yè)的設計效率、優(yōu)化設計方案、減輕技術人員的勞動強度、縮短設計周期、加強設計的標準化等作用。國外CAD/CAM軟件出現(xiàn)得較早,開發(fā)和應用的時間也較長,所以它們發(fā)展比較成熟,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占領了國際市場。目前,國外一些優(yōu)秀軟件,如UG、SolidWorks、Pro/ENGINEER、CATIA、AutoCAD等,在國內市場上擁有眾多用戶,同時,國內較知名的天正CAD等軟件,也以其符合方便易用的需求而得到許多用戶的認可。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掌握一流的CAD/CAM技術已經成為相關企業(yè)或者用戶制勝的關鍵。自2001年年底飛思數(shù)碼產品研發(fā)中心推出“AutoCAD設計院”、“Pro/E開發(fā)院”等系列CAD/CAM方面的圖書以來,其品質一直得到廣大讀者、經銷商、學校的認可。為了滿足更多的工業(yè)設計人員的需求,我們針對國內用戶基礎最大的CAD/CAM軟件進行了全面的規(guī)劃,推出了“CAD/CAM教學基地”系列叢書。叢書可作為工業(yè)設計者的自學參考書,同時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院校最佳的教學輔導用書。本叢書具有以下特色:作者隊伍和顧問來自業(yè)界的專家和廠商的技術中堅。如“AutoCAD設計院”的作者有國家重點項目的主要負責人,還有在海峽兩岸CAD/CAM領域極具影響力的專家林龍震老師的作品;“Pro/E開發(fā)院”的圖書作者有國內在此領域的專家教授,還有來自中國臺灣地區(qū)此領域的權威人士林清安老師,同時我們還邀請了PTC中國的技術經理趙文功先生對部分圖書進行技術審校,使圖書具有很高的質量保證。體系劃分合理。如“AutoCAD設計院”按使用專業(yè)進行縱橫劃分,分為機械專業(yè)和建筑專業(yè)?!癙ro/E開發(fā)院”分為基礎實例部分及此軟件在各個熱點領域的應用,方便各個層次的讀者學習掌握。專業(yè)的范例。本套叢書的創(chuàng)作,絕不是隨便用幾個簡單的范例來打發(fā)讀者。我們長期深入地了解產業(yè)需求,真正從讀者需求的角度出發(fā)。例如我們也經常將讀者來函希望制作的實例加入實作范例中的做法,得到了廣大讀者的認可與支持,因此,書中所選范例都屬專業(yè)經典之作。我們真誠希望“CAD/CAM教學基地”系列叢書可以為更多讀者帶來廣闊的學習空間,并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為國內的工業(yè)設計者隊伍的建設做出一些貢獻。我們期待著您能為我們的努力提出您的意見。關于本書SolidWorks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擁有超過38萬的正式用戶(僅2004年就增加了8萬新用戶),在4000多所高校中被作為教學用CAD軟件,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三維CAD軟件。其界面友好、功能強勁、操作快捷。以SolidWorks為中心,很多公司開發(fā)出了包括逆向工程、分析與仿真、加工等第三方工程應用模塊,從而逐步發(fā)展出一個面向企業(yè)全方位應用的設計軟件體系。這個體系的特點與SolidWorks本身一樣——快捷而強勁,借助該套解決方案,用戶能夠十分輕松地完成原本十分復雜的任務。本書的前身——《SolidWorks2001Plus基礎及應用教程》總共印刷了3次,市場反應很好。本書依然秉承了以往的風格,既對SolidWorks中的命令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又精選了典型的實例介紹SolidWorks的應用方法。圖片版式力求直觀貼切,語言文字力求精煉準確。對筆者而言,枯燥平淡的命令說明之中偶有靈光的閃現(xiàn),也算是盡心之作了。另外,本書系統(tǒng)地展示了SolidWorks的軟件功能結構,針對特征技術、曲面技術、自頂向下設計、工程圖技術等都專門辟有專題加以研討,從而幫助讀者在理論的高度上明晰建模思路。本書主要作者是何煜琛、陳涉和陸利鋒。另外,朱紅軍、李達鳴、陳競薇、何達、關唯、班立兵、楊穎、倪海橋、劉海文、宋華、張君香、張乃龍、張第等對此書貢獻良多。還要特別感謝魏士強、戴向國、楊建武、楊文通、王蕾和劉志峰,以及卓曉玲、張鐵英等同志。另外,在實例整理方面參照了www.icax.cn上的很多網友的研討與無私貢獻。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上時間倉促,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