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緒論
第一章 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的理論
第一節(jié) 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理論的不同流派
一、皮亞杰兒童數學發(fā)展理論的貢獻和局限性
二、以格爾曼和加利斯特爾為代表的“數數模式”理論
三、新皮亞杰理論的兒童中心數概念結構
第二節(jié) 數學能力的先天生理機制
一、動物的數學能力
二、嬰兒的數學能力
(一)計數能力
(二)數的關系
(三)數的運算和推理
三、動物和人類在數表征方面的相同點
四、大腦損傷及大腦圖像的研究
第三節(jié) 數學能力的后天習得
一、兒童數概念的發(fā)展是一種漸進的過程
二、兒童數概念的發(fā)展是一種主動的建構過程
三、兒童數概念的發(fā)展依賴于感性的經驗
四、兒童數概念發(fā)展的社會性建構
(一)文化傳遞在兒童認知發(fā)展中的作用
(二)日常生活中各種數活動在兒童數概念發(fā)展中的作用
(三)成人與兒童共同參與的數活動在兒童數概念發(fā)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 兒童數數技能的發(fā)展與基數概念的形成
第一節(jié) 兒童的目測能力
一、兒童目測與數數能力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的假設
二、兒童目測能力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數數技能的組成部分及發(fā)展
一、數詞的學習和完善
二、可數的單位實體
三、數數的一一對應
(一)兒童在物體直線排列情況下的一一對應及其錯誤類型
(二)兒童在物體非直線排列情況下的一一對應及其錯誤的類型
四、正確數數的五個原則
第三節(jié) 數數與基數概念形成之間的關系
一、對兒童基數概念發(fā)展的假設及論證
二、基數概念發(fā)展的不同水平
三、在數數和基數概念之間形成聯系的途徑
第三章 兒童集合比較能力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兒童集合比較能力發(fā)展的理論和研究
一、兒童集合比較能力的任務分析
二、兒童用數數比較集合的發(fā)展特點
(一)兒童理解兩個集合的大小關系的能力發(fā)展較早
(二)學前兒童在用數數比較集合時的局限性和潛力
(三)學前兒童的集合比較易受活動情景因素的影響
三、學前兒童為何不用數數的方法去比較兩個集合的若干假設
(一)不具備一定的數數能力
(二)信息處理能力的缺陷
(三)缺乏自信心
(四)缺乏有關數數是一種更有效的集合比較方法的經驗四、訓練對兒童用數數比較集合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學前兒童運用數數去比較集合的實驗研究
一、提示和短時訓練對3—4歲兒童運用數數比較集合的影響(實驗1)
(一)被試
(二)測查材料
(三)測查方法和過程
(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五)結果和討論
二、測查方法對3—4歲兒童運用數數比較集合的影響(實驗2)
(一)被試
(二)測查材料
(三)測查方法和過程
(四)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五)結果和討論
三、對兩個實驗的結論及綜合討論
(一)3—4歲兒童傾向于運用視覺線索來比較兩個集合
(二)3—4歲兒童在提示和簡短訓練的情況下更傾向于用數數來比較集合
(三)3—4歲兒童在自然測查條件下更傾向于運用數數來比較集合
(四)3—4歲兒童用數數來比較集合的能力和他們的數數能力有密切聯系
第四章 兒童初步的數學運算能力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兒童加減概念的獲得過程
一、研究兒童加減概念的三種方法
二、兒童加減運算概念發(fā)展的特點
三、加減運算題的題目方式對兒童解題能力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兒童加減運算能力的發(fā)展階段
一、加減題目問題情景的表征和種類
二、兒童運用實物演示的方法進行運算
三、兒童運用數數的方法進行運算
四、兒童運用數的組合或口訣的方法進行運算
第三節(jié) 兒童對加減運算的進一步理解
一、兒童對加減運算之間關系的理解
二、兒童對數的組合知識的習得
三、兒童在加減運算中的創(chuàng)造性和局限性
第四節(jié) 兒童對數的部分與整體概念理解的發(fā)展
第五節(jié) 兒童乘除運算的最初形式
一、乘法運算的初步經驗——許多對1的情景
二、除法運算的初步經驗一等分
第五章 兒童對書面數符號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兒童的數學符號系統的習得
一、兒童的書面數符號表征方式及對數符號的理解
二、兒童如何學習閱讀和書寫數字
三、兒童在書面符號學習上的遷移現象
第二節(jié) 4—5歲兒童對書面數符號的表征和理解能力發(fā)展的跟蹤研究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一)被試
(二)測查及程序
三、結果與分析
(一)兒童書面數符號表征能力發(fā)展的年齡特點
(二)4—5歲兒童的書面數符號表征能力的發(fā)展(三)兒童對符號功能的理解、書面數符號的表征能力以及基數概念水平之間的關系
(四)來自兩所幼兒園兒童的書面數符號表征能力的發(fā)展性差異
四、討論
五、結論
第六章 不同文化對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的影響
第一節(jié) 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的文化差異
第二節(jié) 兒童數學能力發(fā)展文化差異的成因
一、學校教育
(一)學校教育制度和課程
(二)用于數學教育的時間
(三)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和方法
(四)教師的觀念和素質
二、家庭
(一)父母的文化水平
(二)父母對自己孩子學業(yè)的期望值
(三)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數學能力的評價
(四)兒童在家的活動內容
三、語言
第三節(jié) 偏僻地區(qū)和貧困家庭兒童數學能力的發(fā)展
一、非洲新幾內亞的歐卡塞帕明部落兒童數概念的發(fā)展
二、巴西街頭兒童的運算技能的發(fā)展
三、貧困家庭兒童數量概念的發(fā)展
第七章 兒童數學能力早期發(fā)展的研究對學前數學教育的啟示
第一節(jié) 兒童早期數學能力的潛力和后天學習經驗的重要性
第二節(jié) 兒童早期非正式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和培養(yǎng)
一、了解兒童數學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
二、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數學的環(huán)境
三、在自發(fā)的活動中培養(yǎng)兒童數學學習的自主性
四、把數數技能的培養(yǎng)作為早期數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五、注重早期數教育中的個性化教育
第三節(jié) 美國學前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育新標準簡介
一、新標準產生的背景和概況
二、學前、小學1—2年級階段數學標準簡介
(一)五個內容標準
(二)五個過程標準
三、美國學前數學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應對策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