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ERP原理與管理思想
第1章 Gannor公司是如何提出ERP的
1. 1 尊重歷史
1. 2 Gartner定義的深遠影響
1. 3 制造業(yè)的信息化系統(tǒng)
1. 4 ERP內部集成與MRPⅡ
第2章 從優(yōu)化業(yè)務流程談信息集成的必要性
2. 1 從流程優(yōu)化的需要理解信息化與管理的關系
2. 1. 1 全局觀念和全流程
2. 1. 2 增值與共羸--優(yōu)化流程的終極目的
2. 1. 3 流程的可視化
2. 2 信息集成與實時共享
2. 2. 1 信息孤島割斷了流程
2. 2. 2 信息集成與實時共享
2. 2. 3 信息集成的條件
2. 2. 4 知情與知用
第3章 用信息集成的觀念理解MRP到ERPⅡ
3. 1 MRP--物料需求計劃
3. 2 MRPⅡ--制造資源計劃
3. 3 ERI--企業(yè)資源計劃
3. 3. 1 ERP出現(xiàn)的背景
3. 3. 2 ERP的發(fā)展過程
3. 3. 3 ERP的管理模式--協(xié)同商務
3. 3. 4 ERP系統(tǒng)的支持平臺
第4章 物料信息的集成
4. 1 集成物料信息的模型
4. 2 MRP的邏輯流程
4. 3 MRP系統(tǒng)
4. 4 需求與供應的平衡
4. 5 MRP不考慮能力限制嗎
第5章 MRP系統(tǒng)的時間概念
5. 1 時間三要素
5. 1. 1 計劃期
5. 1. 2 時段
5. 1. 3 時區(qū)與時界
5. 1. 4 時區(qū)與定單狀態(tài)
5. 2 提前期
5. 3 五種作業(yè)時間
第6章 效益指導物流--MRPⅡ
6. 1 戰(zhàn)術與戰(zhàn)略的統(tǒng)一
6. 2 物流與資金流信息集成
6. 2. 1 靜態(tài)集成
6. 2. 2 動態(tài)集成
6. 3 MRPⅡ的其他功能擴展
6. 4 MRPⅡ基本子系統(tǒng)配置
第7章 全球經濟與供需鏈管理
7. 1 供需鏈的意義
7. 2 形成供需鏈的五種流
7. 2. 1 信息流
7. 2. 2 物流
7. 2. 3 資金流
7. 2. 4 價值流
7. 2. 5 業(yè)務流
7. 3 供需鏈管理與信息技術應用
7. 4 供需鏈管理的相關管理思想
7. 4. 1 精益生產
7. 4. 2 敏捷制造
7. 4. 3 約束理論
7. 4. 4 價值鏈
7. 4. 5 準時制生產
7. 4. 6 全面質量管理
7. 4. 7 業(yè)務流程重組
第8章 ERP的信息集成及擴展系統(tǒng)
8. 1 ERP內部集成的擴展功能
8. 2 ERP外部集成的擴展功能
8. 2. 1 上下游集成與分析功能
8. 2. 2 產品管理信息化與業(yè)務管理信息化集成
8. 2. 3 大集成趨勢
第9章 實施ERP容易忽視和誤解的幾個主要問題
9. 1 信息化戰(zhàn)略與企業(yè)經營戰(zhàn)略
9. 2 信息化的需求與目標
9. 2. 1 形形色色的目標
9. 2. 2 制訂目標要注意什么
9. 3 上線就是成功嗎
9. 4 支持源于受益
9. 5 誰唱主角
9, 6 "ERP是軟件"
9. 7 淺析"以財務為中心"
9. 8 起跑線的差距
9. 9 最大的國情
9. 10 管理模式的國界
第10章 ERP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
10. 1 發(fā)展歷史
10. 1. 1 起步
10. 1. 2 外國軟件商涌入
10. 1. 3 國產軟件的興起
10. 2 ERP系統(tǒng)在我國推行的問題
10. 2. 1 規(guī)范市場問題
10. 2. 2 宣傳普及問題
10. 2. 3 壯大隊伍問題
10. 2. 4 交流提高問題
10. 2. 5 大中小集成問題
第2部分 ERP內部集成的應用
第11章 制造業(yè)的生產類型和需求響應策略
11. 1 離散生產與流程生產
11. 1. 1 離散生產
11. 1. 2 流程生產
11. 2 需求響應策略
11. 2. 1 需求周期與供應周期
11. 2. 2 需求響應策略的類型
11. 2. 3 產品生命周期與需求響應策略
第12章 基礎數(shù)據
12. 1 數(shù)據規(guī)范與準確性
12. 1. 1 信息化管理需要綠色信息
12. 1. 2 保證數(shù)據準確的措施
12. 2 數(shù)據類型
12. 3 主要基礎數(shù)據
12. 4 字段類型
第13章 編制物料清單
13. 1 物料和產品結構
13. 1. 1 物料的定義和特性
13. 1. 2 產品是由眾多"單層結構"組成的
13. 1. 3 編制物料清單的順序
13. 2 物料分類
13. 3 物料編碼
13. 3. 1 物料編碼的基本要求
13. 3. 2 物料編碼含義問題
13. 3. 3 其他注意事項
13. 3. 4 相關的對照代碼
13. 4 物料主文件
13. 5 物料清單
13. 5. 1 物料清單的作用
13. 5. 2 制造BOM與設計BOM
13. 5. 3 建立物料清單的方法
13. 5. 4 物料清單的類型
13. 5. 5 虛擬件
13. 5. 6 模塊化物料清單
13. 5. 7 產品結構的類型
13. 6 設計變更通知
13. 7 物料清單的準確度
第14章 需求管理
14. 1 需求管理的意義
14. 2 需求類型與需求響應策略
14. 2. 1 分銷需求
14. 2. 2 銷售合同(定單)
14. 2. 3 需求預測
14. 2. 4 其他需求
14. 3 CPFR模式
14. 4 創(chuàng)造需求
14. 5 銷售管理
14. 5. 1 銷售管理的內容
14. 5. 2 客戶信息
第15章 計劃與控制
15. 1 計劃與控制的作用
15. 2 計劃與控制流程
15. 3 經營規(guī)劃
15. 4 銷售與運作規(guī)劃
15. 4. 1 銷售與運作規(guī)劃的定義
15. 4. 2 銷售與運作規(guī)劃的作用
15. 4. 3 銷售與運作規(guī)劃與主生產計劃的區(qū)別
15. 4. 4 銷售與運作規(guī)劃的編制
15. 5 主生產計劃
15. 5. 1 作用與意義
15. 5. 2 計劃對象與方法
15. 5. 3 MPS報表及其應用
15. 5. 4 需求計算
15. 5. 5 計劃的重排與部分修訂
15. 5. 6 主生產計劃員
15. 5. 7 保持計劃穩(wěn)定可行
15. 6 物料需求計劃
15. 6. 1 作用與意義
15. 6. 2 MRP的信息處理
15. 6. 3 不同產品不同層次相同零件的MRP運算
15. 6. 4 考慮損耗的MRP運算
15. 7 特殊生產類型的計劃
15. 7. 1 定單組裝與多層MPS
15. 7. 2 定單設計與項目計劃
15. 7. 3 重復生產與有限能力排產
15. 7. 4 分銷資源計劃
15. 7. 5 流程工業(yè)的計劃特點
第16章 能力計劃
16. 1 能力計劃流程
16. 1. 1 遠期能力計劃
16. 1. 2 中期能力計劃
16. 1. 3 近期能力計劃
16. 2 物料計劃與能力計劃
16. 2. 1 間歇式生產
16. 2. 2 流水式生產
16. 3 能力計劃基礎數(shù)據
16. 3. 1 工作中心
16. 3. 2 工藝路線
16. 3. 3 加工提前期的作業(yè)時間
16. 3. 4 工作日歷
16. 4 粗能力計劃
16. 4. 1 輸入與輸出信息
16. 4. 2 運算方法
16. 5 能力需求計劃
16. 5. 1 邏輯流程圖
16. 5. 2 7 工作中心能力負荷圖
16. 5. 3 追溯負荷
16. 6 投入/產出控制
16. 7 有限能力排產(FCS)
16. 8 約束理論的D-B-R法
16. 9 高級計劃與排產(APS)
第17章 生產作業(yè)控制
17. 1 控制的意義和內容
17. 2 計劃指令
17. 2. 1 加工單
17. 2. 2 派工單
17. 3 反饋信息
17. 3. 1 序跟蹤報告
17. 3. 2 工作中心完工報告
17. 4 確定工序優(yōu)先級
17. 5 常用調度措施
17. 6 拉動作業(yè)
17. 6. 1 看板作業(yè)
17. 6. 2 反沖法
17. 7 制造執(zhí)行系統(tǒng)
第18章 庫存管理
18. 1 物料管理
18. 1. 1 物料管理的重要性
18. 1. 2 物料經理
18. 2 庫存管理
18. 2. 1 庫存控制
18. 2. 2 庫存目的
18. 2. 3 庫存費用
18. 2. 4 庫存事務
18. 3 安全庫存與安全提前期
18. 3. 1 安全庫存
18. 3. 2 安全提前期
18. 4 定貨批量
18. 4. 1 批量規(guī)則
18. 4. 2 批量增量
18. 4. 3 損耗及有效成分
18. 5 補充庫存的方法
18. 5. 1 定貨點法
18. 5. 2 兩箱法
18. 6 庫存盤點
18. 6. 1 物料的ABC分類
18. 6. 2 循環(huán)盤點
18. 6. 3 維護庫存信息的準確性
18. 7 倉庫與貨位
第19章 采購管理
19. 1 采購管理的重要性
19. 2 成本由誰定調
19. 3 采購管理觀念的轉變
19. 3. 1 合作伙伴
19. 3. 2 協(xié)同作業(yè)
19. 4 采購模式和采購流程
19. 4. 1 間歇式定貨生產
19. 4. 2 重復性生產與VMl
19. 5 總體擁有成本的應用
19. 5. 1 TCO概述
19. 5. 2 TCO分析
19. 6 選擇供應商
19. 6. 1 選擇供應商的標準
19. 6. 2 減少同一物料供應商的好處
19. 7 集中與分散采購
第20章 產品成本
20. 1 管理會計
20. 1. 1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
20. 1. 2 標準成本體系
20. 2 責任會計制
20. 2. 1 責任會計的原則
20. 2. 2 成本中心
20. 2. 3 利潤中心
20. 3 產品成本構成
20. 3. 1 成本構成
20. 3. 2 直接成本與間接成本
20. 3. 3 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
20. 4 產品成本計算
20. 4. 1 計算產品成本的基礎數(shù)據
20. 4. 2 產品成本計算方法
20. 4. 3 間接費分配
20. 5 作業(yè)成本法
20. 5. 1 作業(yè)成本法的意義
20. 5. 2 作業(yè)成本法的間接費分配
20. 5. 3 計算步驟
20. 6 成本類型
20. 6. 1 標準成本
20. 6. 2 實際成本
20. 6. 3 模擬成本
20. 7 成本差異分析
20. 7. 1 直接材料成本差異
20. 7. 2 直接人工成本差異
20. 7. 3 變動間接費差異
20. 7. 4 固定間接費差異
20. 8 決策應用
20. 8. 1 貢獻毛益
20. 8. 2 差量分析
20. 8. 3 本量利分析
20. 8. 4 盈虧平衡點分析
20. 8. 5 預測利潤和目標銷售量
20. 8. 6 定價決策
第3部分 項目管理與EPR實施
第21章 項目管理
21. 1 概述
21. 2 ERP項目的項目周期
21. 2. 1 項目周期的階段
21. 2. 2 項目實施周期的跨度
21. 3 ERP項目管理的基本內容
21. 4 前期階段
21. 4. 1 前期工作的內容
21. 4. 2 決策
21. 5 項目定義
21. 6 工作分解與項目計劃與控制
21. 6. 1 工作細分結構
21. 6. 2 編制項目計劃
21. 6. 3 控制項目計劃
21. 7 ERP項目組織
21. 7. 1 領導小組
21. 7. 2 實施小組
21. 7. 3 職能業(yè)務組
21. 8 中層經理的作用
21. 9 項目經理人選
21. 9. 1 項目經理的條件
21. 9. 2 項目經理的權限
21. 9. 3 項目經理工作注意事項
21. 10 創(chuàng)建團隊精神
第22章 防范風險與成功的條件
22. 1 風險管理
22. 1. 1 ERP項目的風險是可以防范的
22. 1. 2 ERP項目的主要風險
22. 2 成功率的爭議
22. 3 先天條件
22. 4 后天條件
22. 5 誰對ERP項目成功負責
22. 5. 1 軟件商能對成敗負責嗎
22. 5. 2 能否成功在于企業(yè)自身
第23章 需求分析
23. 1 宏觀需求分析
23. 2 微觀需求分析
23. 2. 1 業(yè)務流程分析
23. 2. 2 信息流程分析
第24章 項目目標
24. 1 實現(xiàn)企業(yè)戰(zhàn)略
24. 2 高標準定位
24. 3 制訂目標的注意事項
第25章 投資效益分析
25. 1 投資和回報的估算
25. 1. 1 效益從何而來
25. 1. 2 不要忽略任何資金投入
25. 2 分析方法
第26章 制造業(yè)行業(yè)特點與軟件選型
26. 1 制造業(yè)的行業(yè)分類及"行業(yè)解決方案"
26. 2 選型不是侃價
26. 3 選擇ERP軟件
26. 3. 1 勿為名稱所誤
26. 3. 2 如何看待軟件產品
26. 3. 3 如何看待實施服務
26. 3. 4 軟件商的管理策略
26. 3. 5 如何看待價格
26. 3. 6 系統(tǒng)配置
26. 4 知理-知己-知彼原則
26. 4. 1 規(guī)范選型流程
26. 4. 2 先軟件后硬件
26. 5 具體選型步驟
26. 6 洽談注意事項
26. 7 選擇軟件的幾點忠告
26. 8 自行開發(fā)問題
26. 9 國產軟件和進口軟件
26. 10 選擇咨詢公司
26. 11 項目監(jiān)理
26. 12 雙向選擇問題
第27章 實施要點
27. 1 ERP內部集成的實施進程
27. 1. 1 由里及外
27. 1. 2 實施進程
27. 2 有利切換的幾個環(huán)節(jié)
27. 3 培訓工作
27. 3. 1 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
27. 3. 2 培訓內容
27. 3. 3 培訓工作中容易忽視的問題
27. 3. 4 教室與教具
27. 3. 5 制作投影片注意事項
27. 4 數(shù)據準備
27. 4. 1 信息化管理對數(shù)據的要求
27. 4. 2 影響數(shù)據準確的因素
27. 4. 3 數(shù)據的準確性與合理性
27. 5 模擬運行
27. 5. 1 模擬運行的意義
27. 5. 2 模擬運行的層次
27. 6 工作準則與工作規(guī)程
27. 7 系統(tǒng)切換
第28章 業(yè)務流程重組
28. 1 業(yè)務流程重組的必要性
28. 2 正確理解業(yè)務流程重組
28. 3 變革管理
28. 3. 1 如何看待阻力
28. 3. 2 值得參考的變革要領
28. 3. 3 變革與文化
28. 4 業(yè)務流程重組注意事項
28. 5 業(yè)務流程重組與信息技術
28. 6 信息技術應用與流程重組
28. 6. 1 MRP應用與業(yè)務流程重組
28. 6. 2 供需鏈管理與業(yè)務流程重組
第29章 項目實施評價
29. 1 業(yè)績評價是企業(yè)自我檢查的增值流程
29. 2 評價必須對照目標
29. 3 實施評價的"平衡記分卡"
29. 3. 1 平衡記分卡
29. 3. 2 ERP內部集成項目實施的"平衡記分卡"
29. 4 MRPⅡ項目實施評價
參考文獻
</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