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是十八世紀英國著名諷刺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的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游記體諷刺小說。全書共四個部分,寫外科醫(yī)生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慧國的經歷。小說通過虛構的情節(jié),夸張的手法,對當時的英國社會政治、法律、議會、競爭、軍事、教育、社會風尚乃至整個人類的種種劣根性都進行了無情的諷刺和抨擊。該書自1726年問世后,兩百多年來,已先后被譯成數十種文字,廣為流傳,并受到世界人民的熱烈歡迎,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部不朽杰作。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格更佛游記》一出版就受到熱烈的歡迎,但幾乎就在斯威夫特剛剛辭別人世時,該書便遭受到猛烈的批判。許多批評家都指責斯威夫特對人類的批判太猛烈、太粗野,尤其是在小說的第四部分,以人與對進行對比,認為整個人類都是罪孽深重、愚蠢無比卻又狂妄自大,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厭世主義情緒。斯威夫特因為對當時英國的社會弊病和人性墜落習惡太深,的確是表現出了一種對人類劣根性的“永遠的厭惡”,我們閱讀時對此應當從具體歷史條件出發(fā)來理解。最后,需要說明的是,《格列佛游記》原著雖然想像豐富、構思奇特、描寫細致、諷刺手法多樣化,但議論太多,難免給人枯燥生澀之感。因此,本書根據英文原著進行翻譯簡寫時,作了一定的藝術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