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有不少勝于前人或同時代人相關研究的地方。歸納起來,主要在以下幾點:其一,對東巴文異體字作了多角度的定性研究與定量統(tǒng)計,這既包含東巴文單個異體字的數字和成組異體字的數字,又包含在文字結構類型角度上對多組異體字的組合狀況的研究與統(tǒng)計。僅這些工作,就可以看作是東巴文異體字研究的可靠基礎。其二,對東巴文異體字是否有“正字”與“初形”提出了客觀而辯證的見解:從異體字是同一個詞的不同字形記錄看,“正字”與“異體”之分可以被認為是不存在的。然而,從東巴文各組異體字的產生時間上的關系來看,又往往可以依據文字構字理論,確定各組異體字中的“初形”。其三,提出了東巴文異體字的“初形”確定原則,又運用這一原則,嘗試確定各組異體字的“初形”。這一嘗試在文字構造學上有著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在東巴文研究領域內部,亦有極重要的價值。其四,對東巴文異體字的形成原因、特點及這些相關結論對漢字異體字的啟發(fā)作用,作了精彩的研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見解和發(fā)人深思的問題。僅此四點,就足以見到此書對東巴文乃至對漢字研究的貢獻了。而此書的框架之嚴密、邏輯之清晰、行文之簡明、表達之流暢,更是相信每一位讀者都會取得共識的。至于說到東巴文乃至整個納西文字的研究,那么周斌同志盡管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了許多可貴的工作,但他的工作與其說使這門東巴文字學臻于完善,倒還不如說為相關研究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視野。本書共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章緒論部分著重分析了東巴文異體字研究的意義、歷史及以往相關廠研究的不足,對東巴文異體字的寶義、工作處理方法以及其他一些相關問題作了說明。第二章是對東巴文異體字的量的統(tǒng)計;第三章主要對東巴文異體字的結構類型進行了探討;第四章是在前一章相關問題探討的基礎上展開的,主要對同字異體字之間結構類型的組合情況用了調查;第五章中主要討論了東巴文異體字初形的確立問題;第六章主要對相關理論問題作了一些較為深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