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作為一種配樂而歌唱的抒情詩體,她的產生可以追溯到隋唐的“新聲”(燕樂)或更早的漢魏樂府,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漸擺脫按曲拍譜詞的束縛,發(fā)展成一種獨立的新詩體。在唐朝得到一定發(fā)展,在宋朝則得到了極大的繁榮。她由依附于音樂的唱詞上升為聲情并茂的獨立文體,由娛賓遣興的文字游戲,提高表表現時代命運的重要篇章,由單純的小令,繁衍為八百余調,二千三百余體的形式,因此呈現出百花競妍的局面,與唐詩相映成輝。由于宋詞在我國古代文苑占有著重要地位,因此有許多選本流傳至今。而《宋詞三百首》是目前最流行的宋詞選本,為朱孝臧(1857—1931)晚年精心編輯。其選錄標準以“渾成”為主旨,并求之體格、神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