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高新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網絡通訊和網絡信息對于人們的學習、工作、生產與文娛活動等各種社會活動,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由此產生了“網絡經濟”、“網絡經濟學”和“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學”等概念及學說。韓萍副研究員根據其長期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從事文獻信息業(yè)務工作和相關專業(yè)理論研究成果的積累,從文化視角考察網絡信息發(fā)生、發(fā)展與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網絡信息文化學”理念,試圖從此開拓新的學術研究領域。盡管對這一學術概念可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疑問,對于是書一些術語的內涵外延可能還有不同的認識,或對其章節(jié)安排不盡滿意,但就其積極意義而言,則無疑具有重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價值及廣闊的前景。本書經過四年歷練就要與讀者見面,我的心情是復雜的,寫這個后記感受頗深。2000年從莫斯科留學回來,想想自己多年從事文化藝術理論學習與研究,對網絡文化學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鑒于工作環(huán)境和業(yè)務性質關系,憑著對網絡信息文化學的熱愛與多年對信息的敏感撲捉視覺,博覽群書吸取中外有關方面的專業(yè)知識,積累了諸多網絡文化藝術方面的文獻資料,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和應該認真研究的課題。但最終選擇了《網絡信息文化學》這個題目,就是用在書前的一句話,“網絡連接夢想,網絡是上帝送給人們的禮物”。這句話最初我是在電視屏幕上,聽到原科技部部長朱立蘭在一次中央電視臺對話節(jié)目中與美國專家對話的經典語言。是這句活引起了我心靈的震撼與共鳴,觸發(fā)了我的靈感。這句話使我認準了,就以它為題做文章。也許利用上帝送給人類的網絡這個魔具能刻寫出我的心聲,也許用網絡這樣的課題能表述出我的心愿。曾擔任美國前副總統(tǒng)的信息高速公路問題特別助理邁克爾·納爾遜說過,“互聯(lián)剛革命目前只小過完成了5%,好比一場足球賽才進行了10分鐘”,是的,互聯(lián)網經歷了10年飛速發(fā)展的故事可以說是剛剛開始,更精彩的、更加出乎人們意料的故事還在后面。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閱讀和參考了大量的國內國外著作和論文,文中借鑒并融匯有40余部著作,10種報紙,40種雜和10個網站中的有關資料,凝聚著近百個國內外知名人士和學者的獨到精辟地學術思想,足專家們激活了網絡信息文化思觀點,為此書插上一片飛翔的翅膀,為此書增添了活力,引導著使我不斷在思考,不斷地有新東西進行充實??梢哉f,如果沒有這些資源元素構成,可想而知我是無法完成這個課題的,因此,首先我要感謝向書中提到的或者未提及的作者、學者、文化藝術理論家:麥示深深的敬意,由衷地感謝他們。還請他們原諒在文中引用時有的地方可能有些牽強和偏頗。受學識和時問的局限,本書存在不少缺憾,但它卻是筆者長期理論思考與文化藝術信息資源建設工作實踐的獨特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