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譽之辨》收入了69篇文章,從取材上看,上自先秦,下到20世紀,有傳統(tǒng)的文化解析,有對各式人物評說,有涉史書籍評介,有名勝古跡的隨想,美之曰廣博貶之曰浮泛。貫穿其中的只有兩條:一是以既往為話題;二是寄感慨于當下,打通古今,有不加掩飾的現實針對性。收入書中的69篇文章,從取材看,上自先秦,下到20世紀,有傳統(tǒng)文化解析,有對各式人物評說,有涉史書籍評介,有名勝古跡隨想,美之日廣博貶之日浮泛。貫穿其中的只有兩條:一是以既往為話題;二是寄感慨于當下,打通古今,有不加掩飾的現實針對性。鑒古可以觀今,鑒往可以知來,善于運用歷史觀照現實,我們才有對于先人的“后先優(yōu)勢”。《毀譽之辨:鄢烈山歷史隨筆》有傳統(tǒng)文化解析,有各色人物片論,有涉史書籍評價,有名勝古跡隨想,以既往為話題,寄感慨于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