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鏘同志從實際工作轉向理論研究、從興趣愛好達到大家風范,這是他關注現實、貼近群眾、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結果。在交往中,許多同志都有這樣的印象,蔣金鏘同志心中裝著大局,善于務實、善于概括,不尚空談、不拘陳見。同樣的問題,他總是力求想深談透,寫出新意。有兩件事很能說明。一件是,2001年七八月間,蔣金鏘同志應邀參加人民日報社“任仲平”文章《先進性: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主題》一文初稿的討論。文章講到,“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又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保證”。蔣金鏘同志建議,對“公”是什么作一個闡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根據他講的意見,大家經過討論,形成了一段文字:“我們所說的‘公’,就是黨的執(zhí)政的全局,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發(fā)展的全局,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和社會安定的全局,就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边@就提升了文章的高度。再一件是,2002年三四月間在討論“任仲平”文章《論服務》一文的初稿時,如何理解為人民服務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的核心成為一個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