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工具書百科全書自然與科學的奇思妙想:在學校學不到的

自然與科學的奇思妙想:在學校學不到的

自然與科學的奇思妙想:在學校學不到的

定 價:¥13.00

作 者: (日)大宮信光著;張興華,蔣世雄翻譯
出版社: 晨光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科學知識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41422119 出版時間: 2003-0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07頁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旨是用科學的眼光來審視:以自然為主的世間一切事物。書中提到“用科學的眼光”,但是,小學生當中或許有人還不知道“科學”這個名詞。所謂“科學”,相當于中小學學習的“理科”課程。只是在大人們的社會里,常用的詞匯不是“理科”而是“科學”。本書選擇了學校的理科課程中很少涉及的知識。這樣一來,也可以不把這些知識叫做“理科”。學校的理科課程,是老師們無論如何也必須教給學生的、按照年齡增長循序漸進安排教學的重要知識。盡管理科的知識很有趣味,但是,也許有人的感到難以適應學校的教學。希望這些同學,務必翻一翻本書,在感興趣的地方仔細讀一讀。這本書,不是那種要從頭到尾按部就班地讀完,才搞得清楚的書。而是像迷你游戲機一樣可以隨身攜帶,不信紙在什么地方,只要有一點時間,就可以選感興趣的一節(jié)看一盾。雖然本書不論從哪里讀起來都十分方便,但是也充分考慮了全書的流暢與完整。

作者簡介

  大宮信光,科學記者,1938年于東京神田,在東京教育大學學習8年后退學。1967年,參加“宇宙塵”SF同仁雜志社。1978年前后,自命為科幻雜學家、科學評論家,以科學技術和文明的未來為中心議題;在各個領域從事評論活動,出版了許多著作。例如,《SF(科幻)冒險》、《地圖探索》、《化學常識中的趣聞》、《元素是一切的始祖》、《生物的百科事典》、《科學珍聞、奇聞及雜聞》、《改變世界的100個科學理論》。

圖書目錄

前言 從身邊到浩瀚的宇宙,用科學的目光審視一切!
第一章 商品、用具與機器的科學原理
自動售貨機的硬幣投入口,為什么分成橫向和縱向兩種?
洗頭的時候,使用洗發(fā)液之后為什么還要用護發(fā)素?
洗衣服用的合成洗衣粉與肥皂有什么不同?
洗臉盆、篩子等日用品為什么大多是塑料做的?
“懷爐”里沒有裝電池,為什么會發(fā)熱?
枕頭是只有人類才用的進化的副產(chǎn)品
多大的鏡子才能照出人的出身?
一百三十年來攝影技術的進步
數(shù)碼照相機的用法,可以因你的創(chuàng)意而無限擴展
既不印刷,又不照相,復印機為什么能復印呢?
先于電話發(fā)明的用電話線傳送圖像與文字的傳真機
第二章 游戲與體育中的科學
F1賽車的超高速性記錄著人類與空氣奮斗的歷史
為什么塑料模型的零件就像果子掛在樹枝上一樣?
從美國學來的日本動畫片為何如此受歡迎?
從悠悠球到超級悠悠球是如何改進的?
探索西式風箏飛得平穩(wěn)、飛得高的奧妙
沖水船上的表演者是向什么方向起跳的?
棒球投手為什么會投出旋轉球與不旋轉球?
理論計算表明二壘盜壘是不可能的,那么實際上是如何做到的呢?
如果能把飛馳的棒球看做是不動的,就能成為擊球之王
踢好足球需要有鷹一樣的、能正確判斷距離的眼睛
正確掌握騎車的姿勢,風馳電掣般的騎行會帶來更大的樂趣
第三章 從衣、食、住、行看身邊的科學
支配地球內部運動的不是板塊,而是柱狀結構
2200年前的人是如何測量地球大小的?
太陽為什么會持續(xù)發(fā)光?
人們無法靠近太陽,該怎樣測量到達太陽的距離?
天才科學家霍金所說的“量子宇宙論”是怎么回事?
人類是怎么知道宇宙正在膨脹的?
銀河系中心也有的黑洞是怎么回事?
如果彩虹能保存下來該多好,可它為什么總是很快就消失了呢?
為什么濃積云會閃電并發(fā)出“噼啪-啪-啪-咣-”的響聲?
第四章 大自然的驚異 可怕的人工產(chǎn)物
第五章 醫(yī)學新發(fā)現(xiàn)
第六章 生物之謎
第七章 氣象·地球·宇宙之謎
第八章 追憶遠古的變遷
第九章 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shuitoufair.cn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