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致力于從公共性的視野去詮釋政府行為的公共性,并嘗試建立一個以公共性為根基的行政分析框架,即由“公共行政管理論”、“公共行政體制”、“公共行政技術”及“公共行政實踐”4篇共20章所構成的價值鏈,以清理因“官本思維”、“錢本思維”和“片面的政績觀思維”所造成的公共行政主體錯位與混亂、公共行政價值標準和價值選擇失范、公共行政價值理想隕落、公共決策主體缺乏科學發(fā)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等現(xiàn)象,堅持個人與社會、局部與整體利益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將謀求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公共行政永恒的價值取向。在案例的編選中,堅持立足西部、面向全國的立場,具有較濃郁的西部情節(jié)和色彩。本叢書具有以下特色:其一,系統(tǒng)完整,是國內首次涵蓋了公共管理全部二級學科及其專業(yè)教育主要知識領域的大型叢書。其二,視野開闊新穎,廣泛吸取了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及黨的十六在召開后國內外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領域新的研究成果,為從事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研究入教學的教師、學生、實際工作者提供了最新的專業(yè)信息資料和開放、廣闊的思維空間。其三,西部區(qū)域特征顯著,叢書利用了大量的案例,其中相當部分是取自于西部名省區(qū)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的實踐及理論探討成果。其四,注重實用和操作性,突出應用性,強化案例分析的詮釋功能,注重能力培養(yǎng)。其五,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吸取中國傳統(tǒng)行政管理思想和實踐的精華,借鑒國外先進的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將其與新世紀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西部大開發(fā)的實踐緊密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本叢書除適合公共管理研究生和本科生使用外,也適合與公共管理學科相關的研究生、本科生及各級公共管理人員作為培訓參考資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