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講述了軟件測試的基本理論和技術,以及軟件測試主要要發(fā)展方向,特別是在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測試、產品測試、標準符合性測試和互操作性測試等方面有獨到之處,不但總結了當前一些軟件工程的理論結果,還反映了我國在軟件測試方面的技術水平以及實踐經驗。本書內容為軟件測試的意義、軟件測試方法的分類、軟件測試技術、軟件開發(fā)過程中的測試、產品測試、可靠性測試、標準符合性測試、互操作性測試、軟件測試環(huán)境與工具和軟件測試管理等。本書前言當前,我國正處在快速進入信息化社會的過程中,信息化社會的重要特點,就是信息技術應用進入社會和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社會的運轉依賴于各個信息化系統(tǒng)以及由各個系統(tǒng)共同組成的信息化平臺,而支持此系統(tǒng)運轉和提供各種應用功能的靈魂就是人們通稱的軟件。近年來,我國的軟件業(yè)在政府以及各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得到迅速發(fā)展。自從2000年6月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件產業(yè)和集成電路產業(yè)發(fā)展的政策”后,可以說迎來了我國軟件產業(yè)發(fā)展的春天。軟件的地位十分重要,在各種應用系統(tǒng)中處于關鍵位置。就其自身發(fā)展和客觀要求而言,軟件的功能愈來愈強,規(guī)模愈來愈大,內部結構也愈來愈復雜。隨著軟件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的廣泛,軟件的質量和軟件的生產率難以適應發(fā)展需求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相應的軟件產品測試、評價已提到重要議程。軟件質量的提高,既依賴于軟件過程的建立、控制、改進等軟件過程工程的一些方法,如CMM,CMM-1,ISO9000,ISO/IEC15504等,也依賴于軟件的測試。當前,軟件測試不僅僅體現在測試的執(zhí)行,而且貫穿在軟件生存周期全過程。軟件測試已越來越受到軟件界和廣大的軟件用戶的關注。沒有測試過的軟件,軟件企業(yè)不會放行,軟件用戶也不會接受,即使通過了CMM-3,4,5級認定的軟件企業(yè),也不會不執(zhí)行測試。軟件測試技術一直在進行研究,不少專家創(chuàng)造了一些重要的理論和方法。軟件測試技術內容覆蓋范圍廣,一般認為軟件測試應包含軟件測試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術、軟件測試的標準和規(guī)范、軟件測試的環(huán)境和工具、軟件測試的管理等四方面內容。本《指南》共分9章。就其技術內容而言可以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1、2、3、4、5、7章,介紹測試的理論和基礎。其中:第1、2章介紹軟件測試的基本概念,發(fā)展狀況和基本技術;第3章介紹軟件在開發(fā)過程中用到的測試方法和技術;第4章介紹軟件產品的測試方法和技術;第5章介紹軟件的可靠性測試的方法和技術;第7章介紹軟件的互操作性測試的概念、方法和技術。第二部分包括第6章,介紹有關軟件的國家標準及標準的符合性測試的基本技術和方法。第三部分包括第8章,介紹軟件測試工具。第四部分包括第9章,介紹軟件測試管理。本《指南》編寫人員如下:朱三元上海計算機軟件中心研究員第1、2章李潔北京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研究員第3章許聚常北京軟件評測中心高級工程師第4章孟慶余北京大學軟件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第5、6章王欣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工程師第6章葉東升航天軟件測評中心研究員第8、9章最后由孟慶余研究員統(tǒng)稿和定稿。《指南》得到了信息產業(yè)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主任助理宿忠民、信息產業(yè)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陳英處長、國家科技部梅建平處長等領導的指導,在此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吨改稀穬热萆钊霚\出,適應面廣。它既適應于軟件工程和測試的有關管理人員和領導,又適應于技術人員;它既可作為培養(yǎng)專門軟件測試人員的教材,又適合于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本科生及大專生的參考書。由于軟件和軟件測試在技術上發(fā)展很快,再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本《指南》一定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