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數(shù)字壓縮引論
1. 1 為什么要壓縮
1. 2 數(shù)字壓縮問題
1. 2. 1 數(shù)字壓縮的同義詞
1. 2. 2 數(shù)字壓縮問題的組成
1. 2. 3 數(shù)字壓縮問題的類型
1. 3 輸入信源的格式
1. 4 信源重構的品質
1. 4. 1 性能衡量
1. 4. 2 失真度的主觀評價
1. 5 系統(tǒng)要素和性能比較
1. 6 應用和標準
1. 7 本書概述
第2章 無損信源編碼
2. 1 引言
2. 2 瞬時可變長碼
2. 3 可唯一譯碼性(UD)
2. 4 Huffman編碼
2. 5 非二進制Huffman編碼
2. 6 Kraft不等式及最優(yōu)化
2. 7 3類和4類傳真標準
2. 7. 1 3類傳真
2. 7. 2 4類傳真
2. 7. 3 噪聲和二值圖像(Half—Toning)
2. 8 畫線壓縮
2. 9 炳和性能界
2. 9. 1 一些不等式
2. 9. 2 俯
2. 9. 3 可達到熵下界的壓縮
2. 10 條件炳和互信息
2. 11 平穩(wěn)信源的炳率
2. 11. 1 聯(lián)合熵和鏈規(guī)則
2. 11. 2 熵率的定義
2. 11. 3 Shannon-Fano碼
第3章 通用無損信源編碼
3. 1 自適應性和通用性
3. 2 劃分
3. 3 LZ壓縮
3. 3. 1 LZ78
3. 3. 2 LZW
3. 3. 3 LZY
3. 3. 4 LZ77
3. 3. 5 LZ77. LZW和LZY的性能比較
3. 3. 6 冗余度壓縮
3. 4 E1ias編碼. 算術編碼和JBIG傳真
3. 4. 1 Elias編碼
3. 4. 2 算術編碼
3. 4. 3 JBIG傳真標準
第4章 量化
4. 1 引言
4. 2 標量量化
4. 2. 1 均勻量化
4. 2. 2 非均勻量化
4. 2. 3 對數(shù)壓擴
4. 2. 4 自適應量化
4. 2. 5 嵌入量化
4. 3 矢量量化
4. 3. 1 VQ結構. 設計和性能
4. 3. 2 最優(yōu)化的VQ
4. 3. 3 結構化的VQ
4. 4 小結
第5章 預測編碼
5. 1 引言
5. 2 線性預測模型和線性預測編碼
5. 2. 1 系數(shù)的計算
5. 2. 2 其他參數(shù)
5. 2. 3 濁音/清音判定和激勵信號
5. 2. 4 基音周期估計
5. 2. 5 激勵增益
5. 2. 6 LPC性能
5. 3 增量調制和差分PCM
5. 3. 1 增量調制
5. 3. 2 Nyquist采樣預測編碼
5. 3. 3 短時預測器自適應
5. 4 嵌人式DPCM
5. 5 多脈沖線性預測編碼(MPLPC)
5. 6 碼激勵線性預測編碼
5. 7 感知權重和后濾波
5. 8 小結
第6章 線性預測語音編碼標準
6. 1 引言
6. 2 ITU G. 721/G. 726/G. 727
6. 3 美國聯(lián)邦標準1015
6. 4 美國聯(lián)邦標準1016
6. 5 GSM l3 kbps編碼器
6. 6 TLA 8kbps VSELP
6. 7 TLA QCELP
6. 8 LD—CELP, ITU G. 728
6. 9 ITU G. 729
6. 10 ITU G 723. 1
6. 11 JDC(PDC)全速率. GSM半速率和JDC半速率標準
6. 12 2. 4bPs的美國聯(lián)邦標準
6. 13 其他的標準和即將執(zhí)行的標準
第7章 頻域編碼
7. 1 引言
7. 2 語音子帶編碼
7. 3 圖像的子帶編碼
7. 4 聲音和圖像的變換編碼
7. 4. 1 離散變換
7. 5 小波編碼
7. 6 分形編碼
7. 7 小結
第8章 頻域語言和音頻編寫標準
8. 1 引言
8. 2 ITU G. 722寬帶音頻和低碼率擴充
8. 3 音頻的同時屏蔽和暫時屏蔽
8. 4 為視頻設計的高質量音頻標準
8. 4. 1 MPEG—1音頻
8. 4. 2 MPEG—2音頻
8. 4. 3 Dolby AC—2和AC—3
8. 4. 4 AT&T感知音頻編碼器
8. 5 音頻存儲設備編碼
8. 5. 1 DCC PASC編碼器
8. 5. 2 微型磁盤ATRAC編碼器
8. 6 國際海事衛(wèi)星語音編碼器.
8. 7 小結
第9章 JPEG靜止圖像壓縮標準
9. 1 引言
9. 2 基本JPEG
9. 3 累進編碼
9. 4 錐形(金字塔)編碼
9. 5 炳編碼
9. 5. 1 DCT系數(shù)編碼舉例
9. 6 圖像數(shù)據(jù)的規(guī)定
9. 7 無損編碼模式
9. 8 小結
第10章 多媒體會議標準
10. 1 引言
10. 2 基于賜洲的H. 320視頻會議
10. 2. 1 H. 320標準簇
10. 2. 2 H. 221復用
10. 2. 3 系統(tǒng)控制協(xié)議
10. 2. 4 音頻編碼
10. 2. 5 視頻編碼
10. 2. 6 H. 231和H. 243———多點會議
10. 2. 7 H. 233和H. 23個——加密
10. 2. 8 H. 224和H. 28l——實時遠端攝像控制
10. 2. 9 H. 33l廣播
10. 3 H. 320網絡適配標準H. 321和H. 322
10. 3. 1 H. 321—H. 320適配于A1M和B—ISDN
10. 3. 2 H. 322—H. 320 適配于190以太網
10. 4 新一代標準H. 323. H. 324和H. 310
10. 4. 1 H. 245控制協(xié)議
10. 4. 2 音頻和視頻編解碼
10. 4. 3 用于分組交換網絡的H. 323
10. 4. 4 用于低比特率電路交換網絡的H. 324
10. 4. 5 用于ATM和B—ISDN網絡的H. 310
10. 5 用于數(shù)據(jù)會議和會議控制的T. 120
10. 5. 1 T. 120基礎結構
10. 5. 2 T. 120應用協(xié)議
10. 6 多媒體會議系統(tǒng)中的延遲
10. 6. 1 音頻延遲來源
10. 7 小結
第11章 MPEG壓縮
11. 1 引言
11. 2 MPEG模型
11. 2. 1 主要應用和問題
11. 2. 2 制定標準的策略
11. 2. 3 部分MPEG—l和MPEG—2標準
11. 3 MPEG視頻
11. 3. 1 基本算法
11. 3. 2 短暫預測
11. 3. 3 頻域分解
11. 3. 4 量化
11. 3. 5 可變長編碼
11. 3. 6 MPEG語法分層
11. 3. 7 比特率控制
11. 3. 8 限制參數(shù). 層次和輪廊
11. 4 EDEG音頻
11. 4. 1 層次
11. 4. 2 基本算法
11. 4. 3 子帶分解
11. 4. 4 定標. 量化和編碼
11. 4. 5 多通道壓縮
11. 5 MPEG系統(tǒng)
11. 5. 1 定時
11. 5. 2 系統(tǒng)和程序流
11. 5. 3 傳輸流
11. 5. 4 打包基本流(PES)和MPEG包
11. 5. 5 節(jié)目指定信息
11. 6 MPEG擴展
11. 6. 1 MPEG—4
11. 6. 2 數(shù)字存儲媒體命令和控制
11. 6. 3 高級音頻編碼(AAC)
11. 6. 4 專業(yè)化或4:2:2綱要
11. 6. 5 MPEG—7
11. 7 小結
附錄A 語音質量及清晰度
A. 1 引言
A. 2 語音編碼器評估的階段
A. 3 非正式測試
A. 3. 1 客觀測量
A. 3. 2 主觀測試
A. 4 正式測試
A. 4. 1 清晰度
A. 4. 2 質量
A. 5 重要因素
附錄B Huffman編碼使T極小化的證明
附錄C 每一種UD編碼均滿足Kraft不等式的證明
附錄D 趨近嫡率的方式
附錄E LZY前向特性的證明
附錄F LZ77的L有效編碼
詞匯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