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學基礎》主要分為四部分:一、這是一門引進學科,要與國際接軌。雖然行政實踐,我國古已有之,但有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來研究,則開始于國外,本學科是英文較多通稱為Public Administration,中文譯名目前尚不規(guī)范。行政學、行政管理學、公共行政學、公共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等等,各從其便。國外也有行政科學(Administration Sciences)之說,那是包括與行政有關的學科如行政學、行政法學等在內而言。有人曾就行政與管理的區(qū)別發(fā)表議論,即使所指分別為adminstration和management,可是Business Adiministration習慣上譯為企業(yè)或工商管理??梢娬Z言文字各有特點,等值翻譯并非易事。定譯以前,宜力求符合愿意?!豆残姓W基礎》從名詞概念到內容體系,對這方面已有所注意。二、這是一門新建科學,須有中國特色。對于引進學科,不能理解為只有照搬照套。作些介紹很有必要,但不能停留于此或以此為滿足。三、這門學科有生命力,必能茁壯成長。本學科作為一門正式學科問世的歷史雖不算長,但從總的發(fā)展勢頭來看,是相當迅猛的。國際專業(yè)學術團體早已存在,各國學會、協(xié)會等組織更多。四、這門學科任重道遠,應予重視扶持。毋庸諱言,在我國,與傳統(tǒng)基礎學科相比,本學科在發(fā)展過程中存在不少不利條件。其中較為明顯的,如缺乏長期積細的圖書資料、研究成果、人才儲備等方面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