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中華文明衍生發(fā)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相對封閉的大陸——海岸型地理環(huán)境
二、以農業(yè)為主體、多種經濟形態(tài)并存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
三、以華夏(漢)民族為主體、多民族共存的人文環(huán)境
四、家國同構的宗法——專制式的政治環(huán)境
第二節(jié) 中華文明的主要特征
一、起源的多元性與發(fā)展中的趨同性
二、自成體系與極強的包容性
第二章 科技文明
第一節(jié) 農業(yè)技術
一、農具、耕作及施肥技術
二、土壤辨析與田地的整治
三、播種最佳時間與節(jié)氣
四、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與蔬果園藝
五、漁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與副業(yè)技術
六、水利建設
七、農學名著
第二節(jié) 手工業(yè)技術
一、紡織
二、陶瓷
三、冶金與金屬制造
四、漆器制造
五、四大發(fā)明
第三節(jié) 科學
一、數(shù)學
二、物理學、化學
三、地理學
四、天文學與歷法
五、醫(yī)學與藥物學
第三章 生活方式文明
第一節(jié) 飲食
一、主食與副食
二、菜肴與烹飪
三、飲酒與飲茶
第二節(jié) 服飾
一、服飾的歷史淵源
二、冠、巾、帽
三、衣與裳
四、鞋與襪
第三節(jié) 居住
一、民居
二、宮殿
第四節(jié) 交通
一、交通工具
二、道路
第五節(jié) 娛樂與體育鍛煉
一、雜技與武術
二、圍棋與象棋
第六節(jié) 社會交往與歲時節(jié)慶
一、社會交往與禮儀
二、歲時節(jié)慶
第四章 制度文明
第一節(jié) 土地制度與賦稅制度
一、土地制度的變遷
二、賦稅制度的變化
第二節(jié) 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與郡縣制
二、帝制與共和制
第三節(jié) 法律制度
一、法規(guī)與法典
二、“法治”與“人治”
第四節(jié) 教育制度
一、官學與私學
二、教學內容與教材
第五節(jié) 官吏的選舉與管理制度
一、選舉制度的變革
二、官吏管理制度
第六節(jié) 貨幣與度量衡制度
一、貨幣制度
二、度量衡制度
第五章 學術文明
第一節(jié) 傳承不息的儒家
一、孔子
二、孟子和荀子
三、漢唐經學
四、宋元明理學
五、清代的考據(jù)學和新今文經學
第二節(jié) 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
一、老子、莊子與道家
二、商鞅、韓非與法家
三、墨子與墨家
四、《孫子兵法》與兵家
五、惠施、公孫龍與名家
六、陰陽五行家
第三節(jié) 史學
一、史學的起源與流變
二、史家傳統(tǒng)與史學名著
第四節(jié) 文字、語言與文獻整理
一、漢字的起源與流變
二、文字學
三、音韻學與訓詁學
四、文獻整理
第六章 宗教文明
第一節(jié) 原始宗教
一、圖騰崇拜
二、巫祀
第二節(jié) 佛教
一、佛教的傳入及其中國化
二、佛教的經藏與儀軌
第三節(jié) 道教
一、道教的產生與演變
二、道教的典籍與儀軌
第四節(jié) 其他外來宗教與民間宗教
一、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二、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
三、民間宗教
第七章 藝術文明
第一節(jié) 文學藝術
一、詩歌
二、賦
三、散文
四、詞曲
五、小說
六、文學批評
第二節(jié) 藝術“百花園”
一、音樂
二、舞蹈
三、繪畫
四、戲劇與其他說唱藝術
五、書法與篆刻
六、建筑、雕塑與園林
第八章 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
第一節(jié) 中華文明與世界上其他文明的相互作用與影響
一、中華文明圈的形成與發(fā)展
二、佛教與近世西方文明的傳入
第二節(jié) 中華文明前瞻
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中華文明的發(fā)揚光大
二、經濟全球化與文化多元化過程中的中華文明
參考文獻